朱紅色的大門,巨幅“金龍種鴿養殖基地”的廣告牌,僅看表面,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這是一家家具廠。在河北省香河縣蔣辛屯鎮六百戶村,類似的家具廠有幾十家。其中,多數屬于“散亂污”企業。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前往河北省廊坊市,隨環保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組執法人員一起,深入廊坊市香河縣、文安縣,現場核查“散亂污”企業的取締情況。環保部環監局副局長夏祖義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京津冀區域“散亂污”企業有10余萬家,這些企業大多污染物直接排放,其對環境的影響可想而知。
記者獲悉,廊坊市已對治理無望的10032家企業予以取締。
種鴿養殖基地實為家具廠
索安陽家具廠、盧華家具廠、何文志家具廠……小業主多是從浙江、湖南等地來的,租個廠房,以自己的名字注冊了工廠,有的加上老板也不過七八個人。說是工廠,實則無異于作坊。
香河縣蔣辛屯鎮六百戶村被取締的20多家“散亂污”家具廠,普遍如此。
6月下旬,環保部督查組在六百戶村逐家核實“散亂污”企業整治、取締情況時,蔣辛屯鎮副鎮長高大勇一路陪同。他告訴督查組,隨著今年4月初環保部強化督查的啟動,六百戶村違法“散亂污”企業基本都被取締了。
的確如高大勇所說,督查組查看的幾家“散亂污”家具廠基本人去樓空。據高大勇介紹,取締這些“散亂污”企業沒有遇到多大阻力。“原因很簡單,這些企業主基本都是外省來的,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行干不久,干一天算一天,不讓干了就走人。”高大勇說,這些人開的廠子,廠房是租的,工人也沒幾個,說走就走。
當環保部督查組來到盧華家具廠時,廠房大門緊鎖,高大勇做主用鉗子將鎖頭剪開,進入廠房。督查組看到,廠房的地上種滿香菇。
從盧華家具廠出來,督查組一路向北,“金龍種鴿養殖基地”的大幅廣告牌引起了督查組的注意,廣告牌旁邊朱紅色的大門更是醒目。院門外,堆放的條形木頭“出賣了”種鴿養殖基地。
敲門無人響應,電話找不到人,院子里的狗叫聲一陣高過一陣。縣環保局人員翻過大門進入院子,原來“金龍種鴿養殖基地”不過是幌子,其真實經營項目是家具。現場檢查時,企業沒有生產。但是,車間電鋸沒有粉塵收集處理設施,企業沒有環保手續,打磨工序沒有治理設施,粉塵通過風扇直排。家具廠外面的垃圾場堆放著十多只廢棄的油漆桶。
據記者了解,香河縣蔣辛屯鎮六百戶村幾十家家具廠所在位置原本的規劃是畜禽養殖區,但是,最終落戶的是從浙江、湖南等地來的小家具廠以及本地人開辦的沙發加工廠。
取締逾萬家“散亂污”企業
近年來,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問題已經成為舉國關注的首要環境問題,而從造成京津冀大氣污染的因素看,夏祖義說,工業污染源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重點污染源,另一類就是“散亂污”企業。
京津冀“2+26”城市自己梳理出的“散亂污”企業約有56000家,實際數字遠不止這些。據夏祖義介紹,大概有10余萬家“散亂污”企業分散在京津冀各地。廊坊市工信局提供給《法制日報》記者的數據顯示,納入廊坊市清理整治范圍的“散亂污”企業有12033家,占了京津冀區域“散亂污”企業數的十分之一。
“今年4月初,環保部啟動督查以后,工信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不僅摸清了廊坊市的 散亂污 企業家底,而且,兩部門配合環保部督查組,對 散亂污 企業進行集中清理整頓。”廊坊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廊坊市工信局工業運行協調局局長崔巨才介紹,廊坊市除了對治理無望的10032家企業予以取締外,1644家正在整改提升,剩下的企業準備遷入廊坊市工業園區。
文安縣是廊坊市“散亂污”企業聚集地區之一。今年2月,《法制日報》記者曾隨督查組到過文安縣。不寬的馬路上,奔跑著的是拉著長短不齊的各種板材的車輛,道路擁堵不說,各個廠區內外環境之差更是用語言無法描述。
5個月后的文安縣確實變化很大,不僅路面基本了看不到拉板材的車輛,而且,路兩邊的店鋪也整齊了不少。
據文安縣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散亂污”企業已完成整改2938家,其中關停取締2669家,整改達標269家。在清理整頓“散亂污”企業過程中,縣里出臺了包括各項環保要求的“二十條”標準。這位負責人說,“二十條”就是一把尺子,符合的通過驗收,不符合的一律取締。
村民更愿算環境賬
取締了10032家“散亂污”企業,對廊坊市的經濟構成了怎樣的影響?崔巨才告訴記者,廊坊市“散亂污”企業一年的總納稅是1.88億元,“平均一個企業也就一萬多塊錢。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個體戶,對廊坊市財政貢獻很小。”
在廊坊期間,《法制日報》記者采訪廊坊市工信局幾位負責人,他們均表示,廊坊市“散亂污”企業對經濟的貢獻不大,但對污染“貢獻”卻非常大。
夏祖義說,隨著重點污染源排放情況的好轉,“散亂污”企業對環境質量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對經營者個人可能會帶來一些收入,但是這些收入都是在犧牲環境的前提下獲得的。”
香河縣王莊子村村委會主任劉萬杰算的不是經濟賬,而是污染賬:“就拿我們村來說,因為這些小家具廠的污染問題,我們沒少接到村民的告狀,電鋸聲吵得村民睡不好覺,粉塵污染就更不用說了。”劉萬杰說,取締了這些企業后,村民告狀的沒有了。
在王莊子村的李曉斌家具廠的空廠房中,劉萬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村民們對李曉斌家具廠的污染問題意見大了,特別是上了噴漆項目后,嗆得村民天天告狀。取締了“散亂污”企業后,“村里更安靜了,環境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