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柳鶯
客廳里,空調可以通過手勢控制、語音控制;臥室里,按下睡眠場景按鈕,加濕器、凈化器開始工作,窗簾關閉、燈光關閉,安防系統開啟;廚房里,當煲湯時出現湯汁澆滅爐火時,機械手自動關閉管道燃氣閥門,吸油煙機開到最大風量,自動推窗器打開窗戶通風。
抓安全、便利、舒適這些賣點,許多企業都在布局智能 家居 。近日,為期四天的第十九屆中國建博會在廣州舉辦。三星、TCL、全國工商聯、美的等眾多品牌的智能 家居 展位人氣爆棚。
智能 家居 吸引眾多互聯網企業布局
作為家電行業的代表美的集團(42.25 +2.50%,診股)在智能 家居 方面進行得如火如荼。
在近日美的智慧 家居 2017新品發布暨經銷商推介會上,美的智慧 家居 總經理李強表示,截至目前,美的智慧 家居 在智能門禁、智能門鎖、智能網關、智能探測、智能控制、智能安防以及智能家電方面,均實現了產品的落地與銷售。本次會議,美的智慧 家居 還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如美的智能網關、智能門鎖、可燃氣體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智能面板等。
記者電話聯系到武漢市一家美的專賣店,門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店里主要售賣美的空調,當然也包括智能空調,可以在官網上了解產品,看好后電話聯系,可以直接從廠家發貨。“智能空調可以快到家時提前用手機打開,到家后就可以直接享受空調了”。
智能 家居 的發展也少不了互聯網企業的大力支持。記者從阿里巴巴了解到,美的與阿里巴巴的合作起始于2014年。彼時雙方宣布,阿里云將提供計算、存儲和網絡連接能力,幫助美的實現大數據的商業化應用。三年時間以來,雙方在市場用研、數據分析、場景方案、新型零售等物聯網領域的多個層面展開合作,攜手研發了美的冰箱、飯煲、微波爐、烤箱等多個領域的爆款單品。
近日,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首款智能語音終端設備“天貓精靈X1”。據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產品能夠聽懂中文普通話語音指令,目前可實現智能 家居 控制、語音購物、叫外賣、音頻音樂播放等功能,帶來嶄新的人機交互新體驗。據悉,天貓精靈X1已開始限量公測,8月8日將面向天貓會員用戶進行首批正式發售。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領域都開始布局智能 家居 呢?智能 家居 這一行業到底給這些商家帶來了怎樣的機遇?長江商報記者隨后聯系到中國智能 家居 產業聯盟秘書長周軍,他認為,智能 家居 這個行業,或者說技術革新能為所有的品牌帶來重新洗牌,重新獲得市場的機會。“更快地擴展市場、更快地獲取更大利潤,是所有的傳統企業進入智能 家居 最大的一個核心。”
而對于像阿里、百度、騰訊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它們特別希望有更多的產品來成為它的數據的入口。“互聯網企業進入這個領域,他是帶有流量思維和數據思維的。所以智能 家居 或者智能硬件的產品,必然會成為它們數據流量爭奪入口的核心。”周軍說道。
一臺智能空調柜機一萬五“貴”成限制消費主因
據了解,中國智能 家居 發展已有十多年,但并沒有在許多家庭得到普遍的使用,只是停留在一些概念的闡述上,以及少部分高端家庭如別墅區里有運用,其實許多消費者都不明白智能 家居 到底能給自己帶來怎樣的便利。速途研究院發布的《智能 家居 市場報告》表明,通過調查,33.5%的受訪者表示聽說過智能 家居 ,但是并不了解;有一定了解的占比49.2%;僅有12.2%的受訪者表示使用過相關產品。
記者從武漢一家美的專賣店得知,智能空調掛機的價格在6000左右,而柜機則是一萬五六。而普通的空調掛機價格在2000-3000元左右,柜機則一般在5000元左右。
據《智能 家居 市場報告》顯示,53.2%的受訪者認為價格昂貴是限制他們使用智能 家居 的主要原因;37.7%的受訪者認為傳統 家居 能滿足需求,不愿意改變現狀,可見目前智能 家居 的消費習慣還未真正形成。
由于消費者對產品難以得到普遍的認知,加上智能 家居 的價格也普遍高于傳統家具,消費者認為智能 家居 的性價比并不是很高,這也促使智能 家居 市場發展緩慢。
對此,周軍表示,智能 家居 是科技與建材、 家裝 、電器、電工等多領域的一個整合,因為系統的復雜性產品的升級的復雜性,所以這條路走得一直比較蹣跚。用戶需求的剛性也是很大的一個痛點。“用戶的需求點,大家一直在探索。這個是需要通過一定的時間段,去做累計,去做孵化,慢慢地才會延伸出符合我們用戶需求的一個又一個的智能硬件爆款產品。”
那么要解決智能 家居 “落地難”的問題,企業該從何下手呢?周軍認為,市面上一般會有兩到三年時間里面不會出來新的通訊技術,也很難出現新的智能產品,推遲智能 家居 產品的發展,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工作是一個是加快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另一個是加快整個渠道的消費升級。“所以我相信不管在全國任何一個賣場,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這個智能 家居 的產品會落地,會和用戶進行近距離的接觸。”
預計到2020年,智能 家居 市場規模將達近3000億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被提出以來,在各個方面都會有應用,比如在農業上的應用,工業上面的應用,農業上面有更多是產品的可追溯,整個農業的這種遠程的遙感技術的應用。而在物聯網環境下,智能 家居 也得到了發展。
對此,周軍向記者說道:“我們通過云端的數據加上現有的設備再加上我們現在用戶的生活場景所聯系起來的整個一個大的系統。這種系統,其實每天會產生海量數據(35.66 -2.22%,診股)。這些數據的應用就會傳導到未來我們的生活場景上面。那我們通過運算通過行為習慣的模擬我們就會延伸出更多的一些商機、更多一些新的物種、新的一些商業模式,我覺得這是物聯網在智能 家居 領域的最大的價值所在。”
當前,智能 家居 方興未艾,成為各大行業的新寵,市場規模也在增長,據《智能 家居 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 家居 市場規模達到642.4億元,較前三年來看有了明顯的增長,增長率達59.25%;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習慣的進一步培養,智能 家居 產品會在消費市場中日趨普及。預計到2020年,智能 家居 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975.37億元人民幣。
而對于智能 家居 的發展前景,周軍表示非常樂觀:“這個產品在今天恰好符合用戶需求,安全,便利,這樣的一個點,那么很快就會引爆。比如智能鎖,目前的市場銷量我們樂觀地預估,大概會超過一千萬,很快就會過億,明年的市場可能會更大。”
對于智能 家居 今后的路會怎樣去走,周軍認為,應該是在原有的技術系統整合的情況下,所有的云端技術、數據技術,會越來越多地附能到各自的產品。“未來的市場一定是大家在技術變革過程中會找到自己的剛性需求點,找到自己產品升級的思路,挖掘自己新的客戶群體,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將完成智能 家居 一整套的技術革新跟消費者升級。”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認為,智能 家居 企業應高度整合產業鏈,協同發展,合作共贏,行業的標準統一勢在必行。目前許多智能 家居 廠商將重點放在產品的技術上面,沒能把握用戶真正的需求。消費者在乎的或許不是產品技術有多先進,而是究竟能不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真正存在的困擾。另外,消費者選擇智能 家居 是為了享受簡單、便捷的生活體驗,但是復雜的操作系統讓消費者望而卻步。智能 家居 的操作系統在設計上也應做到簡單易上手,降低初次接觸學習成本很關鍵。隨著虛擬現實、體感控制、語音識別等相關技術的完善,智能 家居 的實用性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或許科幻電影中的全智能生活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來源:長江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