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南方都市報消息:2016年上半年,我國網上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達11.6%,這意味著零售行業的互聯網滲透率已超過10%。而根據今年第三屆中國建材 家居 產業發展大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建材 家居 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 家裝 建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1597億元,同比增長2.2%。然而,在面對這片超4萬億規模的藍海,互聯網 家裝 的滲透率卻僅為3%,這與互聯網在餐飲、服裝零售等其他傳統行業平均超過10%的滲透率相差甚遠。
但是互聯網 家裝 行業的從業者并不少,目前整個國內從事互聯網 家裝 的公司至少有200家,有過融資的公司也有將近百家,其中有少數公司的融資額度在1億美金以上,可是那么多實力雄厚的互聯網 家裝 平臺卻為何始終難以滲透到整個 家裝 行業呢?
家裝 面臨四大問題待解決,未來將誕生獨角獸企業" src="http://db.jmcdn.cn/201707/27/113334335F929C-9CE5-6C50-2077-BE814A9EF6F7-1.jpg" _src="http://db.jmcdn.cn/201707/27/113334335F929C-9CE5-6C50-2077-BE814A9EF6F7-1.jpg" />
互聯網 家裝 始終難以流行的病根到底在哪?
一、 家裝 行業本身具有局限性
家裝 行業本身的特殊性是造成互聯網滲入困難的重要原因,具體來說,首先 家裝 屬于房地產的下游產業,那些大房企豈能輕易放過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往往在自己的集中采購環節形成了自己壟斷的供應鏈,這種壁壘是不會輕易被打破的。
其次,和餐飲、服裝等消費不同, 家裝 的高貨值和重體驗決定了消費行為不可能隨時發生,頻次低且要求高。
另外, 家裝 行業的主要贏利點在于利用消費者和生產者中間信息的不對稱性來賺取差價,而互聯網給消費者搭建一個“全透明”的平臺,價格透明、設計透明和施工透明,這樣一來裝修企業的利益該如何保證,將是一個需要不斷博弈的漫長過程。
二、線上平臺同質化嚴重
2015年初由于資本熱捧涌現出200多個 家裝 線上平臺,發生了59筆融資,像土巴兔、齊家網這樣的公司更是獲得了上億的巨額融資,也因此被稱為“互聯網 家裝 元年”。而今年以來隨著整個創投市場的收緊,又有大批實力不夠的小企業扎堆滅亡。這些初創企業往往經驗模式千篇一律,缺乏有競爭力的服務。
目前網絡上的 家裝 互聯網平臺主要有四類:1、以土巴兔、齊家網為代表的 家裝 信息中介服務類平臺;2、以天貓 家裝 、宜家為代表的綜合 家裝 電商平臺;3、以愛空間、有住網為代表的垂直型互聯網 家裝 公司;4、以酷家樂、愛福窩設計師為主導的平臺。拿設計師平臺來說,很多 家裝 行業的創業者都專注于搭建和強化設計師生態,認為“設計師是用戶最需要的”,在網頁里提供大量精美的裝修圖片,用戶看中哪一套方案就可以聯系對應的設計師,但很多設計類平臺成交量卻并不樂觀。
原因一是在于平臺運營商對消費者需求偏好的設想并不正確,設計師可能只適合追求高品質、有一定審美要求且經濟條件允許的小部分消費者,而這一小部分人群卻有幾十家上百家互聯網平臺去爭奪,其中的多數小平臺都是毫無存在感的。
二是這些在這些平臺上注冊的設計師質量并沒有保證,一些人打著“國內知名設計師”旗號實則一個妥妥的騙子。瀏覽數個 家裝 APP的設計師專區,很明顯地發現重復率太高,設計圖片、主題雷同的情況比比皆是。如此一來,借用馬云爸爸的一句話“即便豬在臺風口也能飛上天,但是風一過掉下來的也還是豬”,那些盲目自信、缺乏創新的小企業只能慘遭淘汰。
三、供應鏈整合能力不足
家裝 行業是一個極其龐大和復雜的行業,供應鏈在整個裝修流程中是貫穿始終的,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繁多,同時也是主要的盈利點,而當前各互聯網平臺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問題還很多。
首先, 家裝 行業供應鏈涉及的產品種類太多太雜,初創的小型企業根本無法做到大規模集采,因此后續的成本很高,線上平臺的低價優勢無法體現,倒閉關門只是時間問題,畢竟虧本的買賣誰會愿意做。
其次,平臺和供應商之間很少能做到合作共贏。 家裝 產品標準化程度太低導致生產周期長且成本高,平臺一味地壓價是沒有意義的,供應商的初衷只是利用互聯網增加銷售量,如果平臺不能給其提供更多的盈利那還談什么合作,所謂透明公開低價都只是平臺運營商美好的夢想而已。
最后,面對如此復雜的供應鏈管理,各大互聯網平臺都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不可能所有的平臺都有能力一手抓,一個環節稍有不慎就將滿盤皆輸。供應鏈管理的根本是要為 家裝 廠商創造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條件,誰能在未來掌握供應鏈端的優勢誰就能在行業立足。
四、落地服務混亂
家裝 行業的落地服務是目前最混亂的部分,別看一些平臺對外宣稱每天接單到手軟,但是接了單之后有足夠的工人施工嗎?施工成果又如何呢?雖然說這方面沒有硬性標準,但是用戶體驗是不可能騙人的,把用戶體驗放在一邊而在如何宣傳忽悠上下功夫的做法無異于殺雞取卵。
目前,我國互聯網平臺在施工方面主要有第三方承包施工和自養工人兩種模式。自養工人是平臺自己培養工人,顯然這樣做需要投入大量金錢和時間,只有背景、資歷優厚的大企業比如像小米投資的愛空間才能用得起,而我國大多數 家裝 線上平臺都只能將工程外包出去,質量當然很難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