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業萌芽于80年代中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2010年前后逐步進入穩定發展期,消費者已普遍認知并接受木地板,主體品牌已確立,行業品牌趨漸飽和。相比其他 家裝 建材行業來說,地板萌芽早、發展快、行業穩定度高。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近兩年地板行業的發展速度卻明顯跟不上櫥柜、衣柜等后來者的步伐,除了實木地熱地板在行業內立起一個新利潤增長點,引得各大地板企業爭相效仿外,似乎沒有其他亮色。那么,“早熟”的地板企業在快速成長的過程當中到底忽略了哪些路邊的風景?
忽略一:互聯網的消費盛宴
在2017年里再提起互聯網不免顯得有些老生常談,從互聯網B2B、B2C,互聯網+,到如今火熱的互聯網 家裝 ,互聯網的概念在 家居 建材行業已經經過了幾輪升級換代,越發的接地氣了。互聯網的風刮了一輪又一輪,跟上節奏的地板企業真不多。在最新出爐的今年6月份出爐的618天貓理想生活狂歡節裝修建材定制成交額TOP10的名單上,定制衣柜、櫥柜、衛浴、瓷磚等都各占席位,唯獨地板品牌集體缺席。
其實地板行業中也不乏善于借勢者,例如貝爾地板就在去年的雙11中活動了不俗的戰績,但面對其他借勢互聯網的建材行業的勇士來說,不論是在營銷手法還是渠道對接上,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
忽略二:8090后的年輕世界
傳統觀念里認為國產地板是成熟穩重的代表,色彩單一限制個性化需求。從2015年開始,進口地板以其款式花色多樣,整體風格潮流年輕,再加上一些國人對進口商品質量與健康環保的盲目崇拜,使得進口地板對國產地板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有進口地板代理商反應,這兩年很多90后年輕夫妻,在促銷價同樣是三、四百元/平方米的進口強化地板和國產實木地板之間果斷選擇進口強化板,這放在幾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進口地板的沖擊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搶占部分地板市場份額的同時,也讓“設計”、“定制”、“品牌價值”這些關鍵詞在地板行業得到重視。地板企業逐漸從原材料比拼、價格戰的怪圈里脫離出來,開始注重年輕一代的需求,將設計感的在地板鋪裝,甚至單塊板材上充分體現出來,以形成品牌特有的競爭價值。
忽略三:資本市場的狂歡
在資本市場上,地板行業真可謂是起個大早,趕個晚集。1999年大亞圣象(原名大亞科技)A股上市成功,2011大自然 家居 控股有限公司(原名:中國地板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更早期的還有林板一體化,2004年上市的宜華生活和2008年上市的升達林業,地板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一時獨領風騷。
現如今,定制 家居 行業已有索菲亞全屋定制、尚品宅配好萊客、金牌廚柜、歐派 家居 、我樂櫥柜、志邦股份等品牌紛紛上市成功,反觀地板行業,早期上市的升達林業已經剝離了地板相關資本,轉向新能源領域。原科冕木業賣殼天神互動,并更名天神娛樂。宜華生活、德爾未來紛紛拓展大 家居 版圖,地板業務或調整戰略或營收占比下降。唯有兩大地板巨頭大亞圣象與大自然 家居 仍在保持穩定增長,但大 家居 戰略的野心早就昭然若揭。
現如今,定制 家居 行業已有索菲亞全屋定制、尚品宅配好萊客、金牌廚柜、歐派 家居 、我樂櫥柜、志邦股份等品牌紛紛上市成功,反觀地板行業,早期上市的升達林業已經剝離了地板相關資本,轉向新能源領域。原科冕木業賣殼天神互動,并更名天神娛樂。宜華生活、德爾未來紛紛拓展大 家居 版圖,地板業務或調整戰略或營收占比下降。唯有兩大地板巨頭大亞圣象與大自然 家居 仍在保持穩定增長,但大 家居 戰略的野心早就昭然若揭。
其實,近幾年定制 家居 大發展與消費環境的變化是分不開的。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人們對居住空間得房率更高的要求,年輕一代個性化需求的突出表現等都在直接影響供方市場。于是定制與設計的概念一時間火爆了整個 家裝 領域,而地板行業的反應速度略有遲緩。有效的完成定制與設計理念,需要完善的終端數據支持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流程,這些剛好是地板乃至一些成品家具企業的短板。在全屋定制領域已經處于劣勢的地板行業來說,互聯網 家裝 興許是地板行業主動出擊的一個突破口。
(來源: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