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網站起家,上市后布局互聯網電視、影視、體育、VR設備、金融,同樣的發展路徑,出現在樂視網和暴風集團身上。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硬件銷售拉動下,暴風今年上半年有望實現最高8.9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80%。同樂視一樣采用內容補貼硬件、低價銷售策略的暴風,其電視業務雖營收增長迅速,但一年虧損3.6億元。
近兩年,暴風憑借投資收益、政府補貼、少數股東損益拉動業績。相比樂視網上市以來年均融資超過35億元,暴風上市至今融資額僅10.12億元。
銷售商品收入9.17億,毛利率-15.29%
8月1日,暴風集團公告籌劃的重大事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公司股票繼續停牌。對于重組事項,暴風并未披露,但7月19日停牌時,暴風曾公告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股權可能發生重大變化,進而導致公司合并報表范圍發生重大變化。
7月14日,暴風集團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當期暴風集團預計實現營業收入74269.11萬元-89122.94萬元,同比增加約50%-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1320.44萬元-1886.34萬元,同比下降30%-0%。
對于營收大增,暴風集團稱公司控制子公司深圳暴風統帥的互聯網電視業務營業收入增幅明顯,較去年同期增長幅度超過100%。但暴風也表示,暴風統帥處于業務拓展期,為積累用戶、拓展市場,成本費用增加,從而影響了公司整體利潤水平。
暴風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暴風統帥是暴風集團持股27.31%的子公司,主要從事互聯網電視銷售業務。2015年12月,登陸創業板不久的暴風集團發布暴風TV品牌,進軍互聯網電視行業。
2016年是暴風集團互聯網電視面向市場的第一個完整會計年度,銷量達到80萬臺。年報顯示,硬件產品的銷售,為暴風集團在2016年帶來了9.17億元的營收,占上市公司總營收比重的55.68%。
這也改變了暴風的營收構成模式。2013年暴風集團廣告收入占總營收的95.4%,2015年上市后該數據降至70%。至2016年,暴風集團廣告業務收入占總營業收入比已降為35.1%,硬件銷售收入成為上市公司主要營收。
靠著內容收費補貼硬件、低價銷售的促銷方式,樂視電視曾迅速占領市場。這一銷售策略,被暴風用在其互聯網電視業務上。
8月6日,新京報記者在暴風TV官網上看到,暴風目前在售的電視產品共有5個系列41款產品,售價從1499元到9999元不等。上述41款電視,有28款購買后附帶贈送會員或其他硬件產品。如售價9999元的暴風人工智能電視65 R6 PRO,含499元12個月暴風會員;售價7999元的暴風人工智能電視65X5 ECHO,贈送1099元人工智能外腦。
暴風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其全年銷售商品收入9.17億元,成本10.57億元,毛利率為-15.29%,相比2015年進一步下滑。2016年暴風統帥營收9.29億元,但凈利潤虧損3.58億元。
電視一季度銷量不及年度目標1/10
在2016年年報里,暴風集團曾表示,未來3年暴風TV的銷量要達到1000萬臺。但2015年底才進入互聯網電視市場的暴風,面對早已是一片紅海的市場。
“暴風電視的技術含量、產品創新能力、產業鏈的構建能力比較低,所以暴風電視目前只能走低端市場。”家電行業人士梁振鵬表示。
8月6日,新京報記者在暴風TV京東旗艦店上看到,共有13款暴風電視銷售。其中最熱銷的產品是暴風TV 40X 40英寸高清智能網絡電視,售價1699元,有超過6.2萬條的評價。暴風TV 4K超清智能液晶電視系列3個型號產品,合計評價數超過3萬。上述熱銷的暴風電視,在京東旗艦店上均為售價不超過3000元的產品。
而今年5月新推出,定價較為高端的暴風人工智能電視ECHO系列,最低價在3999元,最高7999元。這個系列的暴風電視在京東旗艦店上共有4個型號產品,但合計評價數僅525條。
在暴風TV天貓旗艦店上,銷量情況類似,熱銷產品多為定價不超過3000元的中低端電視。
暴風集團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其互聯網電視銷量為23.5萬臺,這與年初集團預估2017年暴風TV250萬臺-300萬臺的銷售計劃相差甚遠。
“從今年上半年互聯網品牌呈現出的‘塌方式’下滑可知,互聯網電視高速增長的時代即將過去,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傳統電視品牌。”家電行業人士劉步塵表示。
網絡付費收入占營收4.7%
通過內容收費補貼硬件的變現模式,則不達預期。暴風2016年銷售互聯網電視約80萬臺,銷售收入達9.15億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33%,而網絡付費收入7810.42萬元,占營收比僅為4.7%,同比增長264%。
梁振鵬認為,暴風TV在內容方面與樂視、小米電視差距明顯,“你的影視劇內容、平臺資源不夠豐富,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吸引力。”
暴風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其當年投入版權購買的費用為6809.87萬元,僅占營業成本的5.67%,而樂視網同期購置影視版權費用達到31.79億元。
在內容方面,暴風集團也有過嘗試。2016年3月,暴風計劃擬收購影視明星吳奇隆的江蘇稻草熊影業60%的股份,交易金額為10.8億元,但這宗交易被證監會叫停。當年,暴風還先后成立了暴風影業、暴風體育,以圖實現影視、體育等娛樂內容的全面覆蓋和互動。
但今年3月30日,暴風集團CEO馮鑫在投資人溝通會上承認,曾被集團寄予厚望的影業業務,自從收購稻草熊影業失敗后便處于停滯狀態。
而暴風體育發展重心并不在賽事版權、轉播上,而以運營APP為核心。暴風集團稱,暴風體育不盲目追求版權的獲取。
暴風魔鏡虧損,VR風口已過?
除了進軍互聯網電視市場,暴風集團在VR概念上也投下重注。2014年9月,暴風集團推出普及型虛擬現實產品暴風魔鏡。2016年1月,暴風魔鏡宣布2.3億元B輪融資,融資完成后,暴風魔鏡估值達14.3億,一度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VR公司。
2016年年報中,暴風集團稱暴風魔鏡經過2年半時間的發展,累計銷量超過200萬,在京東的份額為88%,成為中國VR行業絕對的第一名。今年一季報上,暴風集團披露暴風魔鏡實現銷量約60萬臺,同比增長229%。暴風魔鏡在京東平臺品牌銷量占比達到90%。
8月6日,新京報記者在暴風魔鏡京東旗艦店上看到,暴風在售48款VR產品,包括一體機、盒子及配套產品。其中一體機的售價在3000元左右,兩款一體機購買評價在500+。暴風VR盒子價格則多在100元以下,暢銷產品購買評價在20萬+以上。
有VR行業人士表示,暴風科技主要是做VR盒子為主,目前主要是針對國外出口市場,國內市場多以零售為主,銷售數據較三星GEAR VR差距較大,屬于入門級VR技術。
暴風集團年報數據顯示,暴風魔鏡2015年收入為1.24億,凈利潤虧損2273萬,凈利率為-18%,凈利率比樂視的“燒錢大王”致新電子-8%的凈利率還低。由于虧損,2015年暴風魔鏡被剝離出上市公司。
上述VR行業人士表示,2016年是VR元年,很多不明就里的人進入這個行業,但是隨著1年的時間,很多玩概念的公司基本垮掉了,很多投資人經過2016年的遭遇,對VR的投資也變得更加謹慎。
2016年年底,完成融資僅10個月的暴風魔鏡被媒體報道出現大量裁員,暴風魔鏡官方進行了緊急公關,在微博上發表了關于裁員的聲明,表示“正在積極布局VR生態”,“此次人事變化屬于公司正常的業務調整”。
2016年年報中,暴風集團稱暴風魔鏡力爭在2018年實現業務的盈利。
去年獲補助1903萬
Wind資訊數據顯示,上市以來,暴風集團累計募資10.12億元,其中IPO融資2.14億元,債券融資2億元,累計借款融資5.98億元。而樂視網上市以來累計融資超過300億元,遠超暴風。
在融資有限下,暴風資金鏈在2016年略顯緊張。截至2016年年末,暴風集團期末現金由4.1億元下降至2.42億元。
2016年,暴風集團營業收入16.47億元,凈利潤虧損2.42億元,但依賴于少數股東損益的存在,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81萬元。
真正支撐暴風集團近兩年業績的,或是投資業務和政府補助。暴風集團2016年年報顯示,其納入合并范圍的共有13家,此外還有9家由于持股比例被納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及5家合聯營企業。上述企業中,半數以上是以投資為主的企業。
2016年,暴風集團獲得1902.8萬元的政府補助,暴風旗下的上海雋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凈利潤9330萬元,上述兩項金額,是暴風集團2016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一倍左右。
2015年暴風集團實現營收6.52億元,歸屬凈利潤1.73億元,但當年暴風轉讓子公司暴風魔鏡股權以及對剩余股權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獲得1.04億元投資收益,同時獲得政府補貼1024萬元。
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