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樂視超級電視的市場深陷泥潭,銷量遭遇腰斬,只是互聯網電視陣營衰退的一個縮影。那么,暴風電視的衰退則意味著,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陷入了崩盤的通道之中。
作者:池梅
將暴風與樂視對比,這一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同樣發力“大屏”、“生態”,同樣虧損、資金壓力增大,暴風和樂視極易被人們關聯起來。曾風光無限的樂視帝國被自身龐大的多元化生態拖累,已然崩塌。暴風會是下一個樂視么?當樂視、暴風等一大批互聯網電視企業陷入泥潭,整個互聯網陣營的崩盤是不是會加速?
上市之初連續39個漲停板被推上神壇、隨后因為主業業績不佳大幅下跌打回原形的“妖股”暴風,要真正走出業績泥潭恐怕沒那么容易。分析暴風集團的狀況,很容易就找到一個前車之鑒:樂視。
比如說樂視從視頻網站起家,很快多元化擴張,賈躍亭甚至還發明了個新詞,叫生態化反,希望通過多元化生態系統形成化學反應。后來甚至發力非上市境外持股平臺以及樂視汽車等,平臺下更是涵蓋互聯網、手機、大屏、體育、汽車、金融等7大生態。
看似紅紅火火的樂視,卻因為資金鏈一斷徹底崩盤。反觀暴風,在生態構建上也不甘示弱,形成電視、VR、視頻以及體育4大生態體系。同時與樂視一樣,暴風的4大生態也都很難過。特別是被寄予厚望的暴風電視業務,可以說是“曇花一現”。
最初的暴風,只是一個視頻播放工具,后來轉型視頻網站。早在2014年,暴風就已經全量移庫進入在線視頻。但受制于資本規模和燒錢保守,在與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的競爭中,卻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受眾少的可憐。在VR領域,暴風曾推出普及型虛擬現實產品——暴風魔鏡,因為技術差距,被業內人士稱為“塑料玩具”。而暴風魔鏡2015年凈利率為-18%,比樂視的“燒錢大王”致新電子-8%的凈利率還低。
被寄予厚望的暴風電視,在互聯網電視行業一度熱鬧紛紛時,2015年快速殺入。但是這一行業的錢卻并不那么好賺,不說傳統電視廠商的轉型,就只互聯網品牌也超過十幾個,想脫穎而出談何容易。2016年暴風電視銷售收入9.3億元,受上游面板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致使整個暴風集團一年凈利潤跌7成。不論線上線下線下,暴風電視可以說都已經風光不在。
暴風正在想辦法改變目前的局面,比如重組子公司股權。但考慮到暴風的主要營收還是來自電視,在電視產業競爭紅海下,并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的暴風電視本身硬件不能盈利,如果希望靠用戶付費獲利也很難,而暴風再獲融資的可能也很小。目前暴風電視整體陷入一輪“左右為難”的尷尬之中。
最終這也給互聯網電視品牌敲響一個警鐘:如何走下去,需要好好想一想了。畢竟,燒錢已經不再可能,炒作只能淪為泡沫和幻影,互聯網電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