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業商會、廣東省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深圳市博奧展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國軟裝業態模式創新高峰論壇暨《軟裝布藝設計》新書發布會”,于8月7日在深圳會展中心五樓牡丹廳成功舉辦。活動陣容強大,邀請嘉賓均是活躍在一線的 家居 軟裝界具有代表性的資深專家,以及優秀的企業家。
全國工商聯紡織服裝業商會副會長、廣東家紡協會會長黃錦權先生在致辭中表示,軟裝業態模式是近幾年來業界人士的焦點課題,傳統模式如窗簾店及布藝批發零售市場,在走下坡路,新的業態模式,如成品輸出、成品化、整體軟裝、泛 家居 渠道、自建與合作建設電商平臺等紛紛出爐,目前仍難以界定哪種模式已成為行業的主流。創新的方向是什么?布藝軟裝行業路在何方?這是峰會討論的焦點問題,希望能以成功的企業案例,給大家以啟發,共同開辟行業發展的新天地。

△廣東家紡協會會長黃錦權在發言
峰會采用嘉賓主題演講+專題討論的形式進行,針對當前軟裝行業模式創新的熱點話題及探索,邀請嘉賓紛紛分享了各自的經驗成果以及對業態模式創新的看法。
主題演講|六位嘉賓經典案例精華分享
志達黎春明:跨界已經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

△志達 家居 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黎春明
當前,泛 家居 相關產業鏈條都試圖搶占整體軟裝市場這塊蛋糕,在黎春明看來,“跨界”已經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應該如何做的問題。在未來,打敗傳統家紡布藝企業的,將不再是行業內的對手,而是來自行業外的跨界競爭者。
黎春明認為,要將軟裝做好,并不是將產品拼湊在一起就可以,要有強大的設計能力和跨界資源整合能力。他列舉了志達在整體軟裝模式上的相關創新措施,包括結合消費需求,以自主生產、設計+整合的方式打造出五大風格整體 家居 軟裝產品系列;通過打造產品數據庫平臺“家樣”,提供給經銷商一站式高端軟裝全產品線支持,實現所見即所得購物體驗的探索等。
索菲亞張勝勇:大數據搭建定制家具與軟裝深度融合的橋梁

△索菲亞軟裝項目總監 張勝勇
在現場演示的索菲亞工業4.0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從生產到儲存到銷售到配送到安裝,索菲亞基本上實現了智能運作,用張勝勇的話來說,索非亞已經不僅僅是全屋定制的公司,更多的是大數據的公司。
基于強大的數據分析,索菲亞敏銳捕捉主力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開啟從定制家具走向與軟裝融合之路,并在近年涉足定制窗簾領域,實現定制窗簾柔性生產線,其定義為按需定制的成品簾,工廠按門店需求做好成品后,門店只需拿到客戶家安裝即可。索菲亞的大數據已實現從營銷端到生產端,到客戶管理系統,再到工廠生產系統的連接,為索菲亞向定制軟裝跨界提供了用戶需求數據化,研發、營銷精準化的優勢。
如魚得水李濤:解碼窗簾行業做大的戰略路徑

△如魚得水創始人之一、直營事業部總經理 李濤
如何才能將窗簾行業的盤子做大?李濤提出了三個觀點:1、小店的盈利模式;2、讓窗簾成交更簡單,即實現成品交付;3、實現個性化需求的大面積定制。演講中,他也提到了如魚得水在這方面的探索,包括他們目前已經引入的3D軟件報價系統,開創西服定制式的窗簾成品定制模式讓成品更簡單,以及線上如魚得水 家居 網+線下上千家實體店供應鏈體系建設等。“從我們自身來說,經過十年的風雨,還是希望能像索非亞、歐派一樣,能夠把行業的品牌樹立起來,讓真正的窗簾品牌能夠做到像家具品牌一樣,定制化,品牌化。”
口貝圓智業康煒:傳統經銷商營銷模式要向建立店外銷售系統變革

△工信部創新創業研究員,口貝圓智業創始人,
特耐家紡戰略顧問 康煒
在傳統的經銷商營銷模式里,業績=客流量×客單價×轉化率,但如今,資本、市場環境、互聯網工具應用、人工智能四種力量使泛 家居 行業產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的窗簾布藝經銷商客戶被分流,以往的業績增長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下市場的趨勢。
廠家如何解決經銷商客戶被分流以及見客成本的痛點,是康煒與特耐家紡研究多年的課題。區別以往的營銷模式,他們進行了幫助經銷商建立店外銷售系統的創新,由以往的店內成交轉移到店外集客,建立系統化終端服務體系,升級終端銷售引流工具,如從傳統實物樣版銷售到場景化營銷,包括引入3D云設計+VRhome體驗平臺,助力經銷商實現前端的營銷引流,提升下單成功率等。
摩力克向明偉:解決行業痛點,讓經營回歸簡單

△摩力克營銷副總監 向明偉
向明偉分享了摩力克的創新之路:讓經營回歸簡單。他強調,新的趨勢下,誰能夠更好的整合好全鏈條的利益相關方,誰就能贏得更廣闊的市場,誰能夠便捷高效的滿足消費者個性需求,誰就能夠更多的下訂單。
圍繞這個核心思想,摩力克提出了建店更容易、引流更容易、設計更容易、成交更容易、交付更容易五大戰略目標,并分別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包括如采用標準化、模塊化的開店模式,解決目前連鎖加盟開店慢的痛點;采用線上引流線下銷售的O2O模式,結合3D設計軟件解決終端客流的問題,使引流更容易;從賣布轉變為賣標準成品款式效果,借助3D軟件實現場景化的營銷,改變傳統銷售模式,使成交更容易等。
美家源李長福:互聯網+軟裝將改變行業格局

△美家源執行董事、美家源商學院院長 李長福
李長福認為,所有的商業模式,歸根結底研究的是消費者。當前,消費回歸理性,要求也越來越苛刻,要么是低價位高品質,要么是追求個性設計。再看布藝行業的現狀,廠家每季不停地出新品,不停地搞營銷,但是銷售仍然上不去,實體店運營成本不斷在增加。
針對這些痛點,美家在2015年打造了美家源網上商城,推出三個體系:一是針對廠家的批發平臺,入駐廠家可享受美家源線上線下所有的資源;二是“美到家”板塊,面向全國 家裝 設計師、軟裝設計師開放,消費者可發布設計需求,設計師可在平臺上進行搶單;三是“服務到家”板塊,解決包括窗簾、家具等的安裝,車工問題。他表示,把軟裝行業加上互聯網,行業一定會發生改變。
專題討論|行家共聚,論道業態創新
在專題討論環節,除了幾位演講嘉賓外,主辦單位更是特邀了摩力克總經理陳溢銘、特耐家紡總經理劉錦釗參與了討論,嘉賓們圍繞軟裝行業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協同創新、軟裝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等話題各抒己見,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和分析。
嘉賓們的開誠布公,觀點中肯,讓現場觀眾深受啟發,受益匪淺。部分觀眾還特別在互動環節中,就關注的熱點話題相繼向特耐家紡總經理劉錦釗、摩力克總經理陳溢銘進行提問。

△特耐家紡總經理 劉錦釗
對于觀眾提出的傳統布藝零售店生意難做的問題癥結,特耐創新的營銷體系競爭優勢體現的這個問題,劉總回應道,在傳統的觀念里,窗簾一直被認為是末端的產品,隨著越來越多建材行業的經銷商轉去做窗簾,對傳統窗簾店來說,客戶被攔截無疑是導致生意難做的原因之一。故而,五年前他開始和口貝圓智業合作,研究怎樣攔截客戶,怎樣把窗簾從末端往前端靠攏。“文化傳播,引領消費轉型,數字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是劉總創新變革的戰略思想,至于為什么強調要用數字技術推動產業升級,他表示在集客方面對特耐來說已經不是最頭疼的事情,如何把客流量轉化為定單,這才是他最主要研究的問題。

△摩力克總經理 陳溢銘
作為中國首個開創窗簾布藝行業連鎖加盟模式的品牌,摩力克的一舉一動也甚為受到業內的關注。當被問及目前不斷涌現的各種新商業模式是否對摩力克連鎖加盟模式造成沖擊,以及如何看待連鎖加盟模式的未來發展時,陳總表示,今年摩力克在加盟、營銷業績上都有兩位數的增長,所以他認為這個模式還可以繼續走下去。至于說到連鎖加盟的未來前景,陳總認為,其未來發展關鍵在于整個模式能否支撐它的盈利、能否支撐消費者的體驗,包括快樂購物、節省購物過程的時間,如果解決這些痛點,連鎖加盟的發展前景將是無限的。
新書發布|行業首本聚焦軟裝布藝設計的新書亮相

當天,由廣東家紡協會組織,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廣美玉蘭軟裝藝術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霍康老師,廣州美術學院家紡設計工作室主任、廣美玉蘭軟裝藝術創意研究院設計導師林綺芬老師共同編寫,鳳凰空間出版社編輯發行的《軟裝布藝設計》新書發布會與峰會同期舉行。

主辦方有幸請來了本書的兩位作者,以及鳳凰空間出版社副社長李偉光先生,鳳凰空間出版社華南事業部主任,《軟裝布藝設計》編輯段建嬌女士共同見證精彩。發布會上,廣東家紡協會會長黃錦權首先對編著本書的霍康教授、林綺芬老師,以及鳳凰空間出版社表示了感謝,并表示希望這本書也有助于業內企業開拓未來的布藝軟裝市場,使得我們的行業能夠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給消費者帶來更美的 家居 享受。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工業設計學院副院長,廣美玉蘭軟裝藝術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
《軟裝布藝設計》作者 霍康
霍康教授進行了主題為《軟裝布藝設計與信息架構》的演講。他從設計師的立場,結合峰會現場各位企業家的觀點,談了編寫這本書的初衷,談到了他對布藝企業建構產品、服務、體驗這個信息架構的關鍵要點,包括如有用性、可尋性、愉悅的體驗等。歸結起來,他強調,出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這本書就像布藝企業最近這幾年不斷在做各種各樣的工具一樣,希望這本書是一本工具書,是布藝設計師和裝飾公司的設計師對話的一本詞典,最后他以為這本書作序的家紡大師章國礽所說的一句話作結:希望有更多的人進入到我們這個軟裝布藝的行業。

△鳳凰空間出版社華南事業部主任,《軟裝布藝設計》編輯 段建姣
《軟裝布藝設計》編輯段建姣也在發布會上分享了編輯體會。她表示能和協會、霍教授及林老師的合作出這本書源于機緣巧合,每年的深圳家紡 家居 展她都有參加,當她在展會上看到這么多的布藝產品的時候,心中就萌生了一種想法,希望能夠出版這樣一本書,讓更多的終端消費者和設計師能夠關注到這些面料,而且懂得如何搭配、使用這些面料。《軟裝布藝設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本普及軟裝布藝知識的教科書,雖然市面上有關室內設計的書已經很多,軟裝設計類的書也已經不少,但真正圍繞布藝來說設計的書幾乎還沒有,這算是國內的第一本。

最后,在嘉賓們愉快的合影留念中,這次活動也圓滿地拉上了帷幕。相信嘉賓們關于業態模式的探索及觀點解讀,將會持續發酵,為行業變革創新帶來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