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消費——伴隨著這一理念的興起,中國家庭正由土豪式的炫耀性“買買買”階段,向著更理性、更內在的舒適型消費,自我滿足式消費進發。而這一趨勢最好的佐證便是干衣機、洗碗機、健康家電等一系列品質提升類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爆發性增長。
在2017年8月14日國美美談的“家電講堂”上,大家便聊起了關于“洗衣新革命”的話題。來自西門子的講師陳超拋出了幾個爭議性問題,發人深省,這幾個問題分別是:“40萬元買的陽臺用做‘晾臺’值不值”,“你是如何分配時間與金錢之間的平衡”以及“你愿意為衣服的護理花多少錢”等。

陳超提到,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大家用在衣物上的投入也大幅提升,一件普通的得體襯衫大概在300-500元左右,一套職業裝大概要幾千元甚至數萬元,此外休閑裝、禮服裝、運動裝等等“裝備”算下來其實所耗不菲,而這些衣物的質地往往需要更為專業的洗滌呵護。“傳統手洗然后晾曬的習慣,對于衣物的損傷其實蠻大的,”陳超表示,“一件幾百幾千元的衣服,大家其實還是想多穿兩年。但大家發現沒有,新買的衣服,只要經過幾次太陽晾曬,其鮮艷程度便會打折——變舊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太陽紫外線,會破壞衣物的顯色帶。此外,用太陽曬衣,很容易造成衣物過度晾曬。大家都有體驗,陽光下曬干的衣服比較硬,原因在于衣物纖維過度失水,變脆變硬。但是干衣機能很好規避這些缺點,不會破壞衣物顯色帶,越來越精確的傳感技術可以做到‘衣干即停’,避免纖維過度失水,同時干衣機在烘干時還可以不斷抖散衣物,去褶皺效果也很棒”。除了這些特點,“干衣機還可以除異味,對衣物進行殺菌,在霧霾侵襲、自然晾曬環境變差的城市中,近年來使用干衣機的用戶越來越多了。”
奧維云網副總裁郭梅德對此表示了贊同,他指出烘干功能正在成為洗衣機產品銷量增長的重要引擎,“目前,帶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機產品在線下銷量占比約為18.9%,線上達到13.5%,烘干正在成為消費者繼變頻、大容量、美觀化等需求外的另一個訴求增長點。近幾年,洗烘一體機因為性價比、占地空間小等優點得到了消費者廣泛認可,但一體機在烘干效果上還是差強人意,我們將其定義為過渡階段產品。未來,更專業、效果更好的獨立式干衣機肯定會走近中國家庭”。據悉,2016年,中國市場獨立式干衣機銷售額約5.3億元,今年預計會達到7~8億元左右。
陳超還提到,干衣機對于“釋放”陽臺空間的重要意義。“一方面,陽臺晾曬衣物的確不美觀;另一方面,就是關于空間的性價比。”他舉例到,在北京5環以內,一平米空間價格約在7-10萬元,而陽臺面積在4平方左右,“這就如同用三四十萬買個晾曬衣物,堆放雜物的空間,簡直是暴殄天物”,他建議將陽臺改造成家庭的“第三空間”——“一個回歸自我,身心自由的空間。把陽臺打造成觀景臺、禪室、健身空間,比作為“晾臺”更有意義。”

掛滿衣服的陽臺

當陽臺不再作為“晾臺”

改造后的陽臺
“消費者8月下旬就可以在國美的‘美家智選’體驗到這種‘醉美’陽臺的設計了,”國美電器副總裁程琳告訴大家,“消費者越來越看中 家居 生活的舒適體驗,因此國美將場景化展示注入了國美的賣場。”據介紹,國美邀請知名室內設計師針對3種Home戶型打造了9大 家居 場景——三種戶型分別是150平米,108平米和85平米空間——延選180款產品嵌入其中,消費者可以“對癥下藥”,也可以選擇“服務切割”,將自己喜歡的場景布局連同產品一起搬回家。“中國的新中產有錢,但又并不是特別有錢。房子的軟裝、硬裝往往非常耗費他們的心力和金錢,現在國美就幫助大家實現一站式的設計體驗,讓C端選購專業不盲目,讓B端體驗真實并直擊痛點。”
博西家電副總裁兼首席銷售官王偉慶認為,目前消費升級很重要的一點在于“解決新中產人群的焦慮。”他指出,“中國的‘新中產’正經歷著節奏與壓力下的焦慮感,拿金錢換時間成為不少人的選擇。有別于他們父輩一代對于品質的改善型需求,品質對于他們而言是一種常態。這種改變,助推了洗衣機高端化、美觀化、大容量化、智能化的發展。”
以滾筒洗衣機為例,王偉慶提到,“98年的時候,我們在天津推廣西門子滾筒洗衣機,打出的口號叫做‘讓滾筒成為天津主婦的夢想’。那時,3000元的滾筒是大家眼中的奢侈品。而現在,中國城市的滾筒洗衣機家庭普及率在73%-80%,因為它在對衣物的呵護、環保、節水等方面均優于波輪產品,而且靜音。現在,在洗衣之外,干衣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據悉,從2014年到2017年,獨立式干衣機的“蛋糕”已經做大了一倍,而目前它還保持了9%左右的年增速。
“我第一次用干衣機是烘干的羽絨服。”王偉慶記得很真切,“當時要從南京去北京開會,羽絨服被壓得皺巴巴的,我老婆說,咱們現在就洗,洗完烘干一下。然后,第二天我穿著蓬松的羽絨服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