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 家居 建材行業,“虛假標價”現象由來已久,究其根源主要由于誠信缺失和利益驅使。而當下推行的 家居 建材“明碼實價”,不僅是基于對行業回歸誠信的呼吁,也是出于維護 家居 行業社會形象的需要。但“明碼實價”卻似乎遭到了不少商家的排斥,尤其是燈飾、陶瓷、衛浴等 家居 建材產品明碼虛價現象較為嚴重,標價幾萬、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產品,實際成交價卻只有十分之一。
激烈競爭與巨大利益讓“明碼實價”步履維艱
由于前些年市場的激烈競爭,導致 家居 建材的整個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各個企業在成本和價格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建材品牌為了快速搶占全國市場急速布點,而且為了搶奪消費市場常常以“折扣”“優惠”為促銷手段,三天一小促銷五天一大促銷,以低價格來誘惑消費者購買商品。結果造成 家居 市場價格不統一、惡性價格競爭的紊亂局面。
據了解,一款商品上市,其價格成本主要受原材料、人力成本、店面租金等因素的影響,而且由于地域經濟水平的差異,人力成本和店面租金亦有所差距,因此,不同區域的產品價格也會有不同。
事實上,一直以來 家居 建材市場的關注度低、品牌辨識度低,生產成本和價格信息不透明,這就給許多商家造成了可乘之機,擴大利潤空間。所以,如果一旦實行明碼實價, 家居 建材的商家們就等于亮出了企業的底牌,在競爭上就會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基于以上情況, 家居 建材行業推行明碼實價難度相對較大。
只有明碼實價才能讓 家居 建材市場走得穩健、長遠
從筆者近幾個月了解的情況來看, 家居 建材行業的基本情況與家電行業差不多,都是以租賃賣場為主。 家居 行業要想實行統一的明碼實價,不僅需要商家的配合,關鍵還在于賣場本身。
一位知名業內人士指出, 家居 行業的商家多依托于賣場生存,但賣場對商家卻實行“放羊式管理”,對商家定價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認為, 家居 賣場要向家電賣場學習,制定自家行業的‘適用規則’,同時作為賣場也應該拿出自己的強硬態度,“在開店之初就制定好自己的規章制度”,不能明碼實價的商家就出局,這樣才能保證明碼實價真正推行下去。但是這個過程異常艱辛,如果做不好,會適得其反。”
經歷了長時間的討價還價之后,消費者對于明碼實價的接受亦需要時間。簡一大理石瓷磚董事長李志林表示,很多消費者還沉浸在討價還價的樂趣中,明碼實價必須一步一步來。
從現階段來看,雖然“明碼實價”模式想要在 家居 建材行業內普遍實行,還有一定難度,但從長遠看,“明碼實價”并非不可行。雖說采取了明碼實價,但一些消費者對于沒有折扣心存疑慮,需要銷售人員做好解釋工作。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淀和市場的打磨后,“明碼實價”模式將會成為 家居 建材行業的一種全新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