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前,小米宣布推出薄至4.9mm的小米電視4,“超薄電視”陣營正式再添一名成員。對于互聯網電視來說,電視的薄度終于創出了新紀錄,然而這對于發展迅猛的整個彩電行業來說,算不上是新突破。當下,“超薄”正是電視行業里逐漸升溫的一個產品技術趨勢,以創維為首的傳統電視品牌早在多年前便推出了超薄電視,并在追求屏幕薄度上做得更極致。

對于科技產品來說,如何將產品做到盡可能的薄,是任何一個品牌都在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縱觀全品類的IT類產品,無一不是朝著外觀越來越輕薄的方向發展,手機、筆記本電腦是如此,電視也不例外。現在的電視已不像當年的CRT電視那么笨重,最新型的電視甚至比iPhone手機還薄。
但對于既不用攜帶也不用經常移動的電視來說,做到那么薄到底有什么用?人類到底為什么要追求這樣極致的薄呢?

電視的薄,一方面源于房價的飆升,導致現代人的居住空間越來越狹小。擴大屏幕、縮薄機身,使電視的厚度已經減小到5CM甚至更低,能讓電視盡可能少的占用用戶的空間。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超薄電視是人們追求美感的結果。輕薄的機身會讓電視更貼合墻面,更具有科學美感,為 家居 增添更多的藝術氣息。當今消費主力已逐漸從70后轉移到80后甚至90后,對于熱衷于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來說,極窄的邊框和超薄的機身能具備更大的吸引力和市場潛力。
但其根本原因并不是用戶需求的轉變,也不是制作工藝的改善,而是電視顯示技術的升級與變革。

從早期的CRT顯像管到液晶,再到OLED,正是由于顯示技術在不斷革新,電視才得以往越來越薄的方向發展。
OLED作為新一代的顯示技術,有著對比度高、色彩鮮艷、可彎曲以及超薄的特點。OLED面板能夠自發光,摒棄了液晶電視的背光設計,最薄可達4張信用卡的厚度,為電視屏幕薄度的改進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電視厚度不斷變薄的過程中,創維可謂“功不可沒”。2013年,創維在眾多廠商中脫穎而出,率先推出第一臺OLED有機電視;2016年11月,創維又發布了中國首臺自主研發OLED電視,成功打破了國際對OLED技術的壟斷。
2015年創維發布AIR系列液晶電視,將電視厚度做到7.5mm;緊接著在2016年發布4.9mm的G8S;2017年更是推出了3.6mm的OLED電視“Wallpaper”,堪稱真正“貼”在墻上的電視。
除了機身輕薄,創維Wallpaper還實現屏幕和主機的分離。一來,可以把電視屏幕做得更薄更美觀;二來,讓音箱單獨出來,更突出音質,也做到了更好的散熱效果。

從傳統的CRT電視到等離子電視,從CCFL液晶電視到LED液晶電視,從直下式LED背光到側入式LED背光,從LCD液晶電視到OLED有機電視,電視在外觀上變薄變得更加精美,正是因為顯示技術在不斷發展。
對未來電視如何發展的預估,往往帶有“科幻”色彩,但現實中科技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以創維為首的彩電巨頭們,正通過技術的變革,帶領電視走向“從底座到壁掛再到壁紙”這樣一個越來越纖薄、越來越美觀、越來越有現代科技感的未來。來源: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