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直以粉絲營銷著稱,并以新國貨情懷打造各類產品的小米來說,在其最新推出的智米空調上,沒有看到一絲情懷的影子,也沒有一點創新與驚喜,有的只是滿眼利益和不能虧本,必須要盡快在空調這個家電行業利潤最豐厚的領域,小賺一筆。事實上,空調行業留給新闖入者的機會已經很小很少了。
4399元的小米智米變頻空調,是否真的“物有所值”。目前來看,這已經距離小米的新國貨情懷越來越遠,眼中關注的只是利潤與賺錢。因為,以這樣一款功能、配置的空調產品,以及智米這樣一個新品牌來說,這個價格在當前的空調市場上“就是來搶錢”的,而絕對不是改變用戶的空調使用體驗,更沒有太多的驚喜。
空調專業人士分析指出:從壓縮機、冷媒、到技術、能效等等方面,仔細比較起來,號稱比肩日系的小米智米空調,距離日系產品之間差了至少一個格力、美的和海爾。再加上如此不親民的價格、依賴他人的制造和服務售后體系,可以說小米的智米空調只能看到重重壁壘,暗淡無光。
近年來一向自帶熱點的小米,一旦發布新品往往會成為輿論的焦點,而且還會成為一些貼牌企業的炒作話題,熱度一直不減。雖說這款產品的外形和細節設計上確實有變化之處,但其鼓吹的“全直流變頻”技術難度基本為零,且目前市面上的空調產品幾乎都是這種技術。從能效、制冷量、制熱量等其他的技術參數,也并沒有高出同類產品多少,特別是對標日系空調時,根本不在同一檔次上。
作為空調核心組件的壓縮機,小米空調對外稱使用的是日本日立壓縮機,而對比發現此款產品實際使用的壓縮機為海立制造,而海立是中日合資企業。且從型號來看,壓縮機也并非最新技術。此外,小米空調的“松下貫流風扇電機”和“松下軸流風扇電機”聲稱是進口產品,而實際情況依舊是合資產品,根本不是所謂的外國貨。
其實在當前的中國家電產業,基本上所有的家電產品零部件都實現了“本土化生產”,雖然有些品牌是外資,但也多是中外合資或本土工廠生產。目前包括海爾、美的、格力等空調巨頭,使用的也均是上述品牌的零部件。小米幾乎在這塊沒有過人之處,更沒有創新空間。
同樣小米的智米空調使用的R410A冷媒,也并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環保產品。R410A可能略好于之前的R22,但仍然是引發溫室效應的元兇,達到了2100,并不環保。目前,日本已經全面淘汰R410A,轉而使用新冷媒R32。美的,海爾的部分新品也已經開始采用R290制冷劑。如此一對比,小米空調并沒有跟上最新一代的技術。
能效方面也是小米高調宣稱領先的點,包括0.1℃精準控溫和APF達到 4.75。小米稱空調達到一級能效,且超過國家標準。實際上,國標數據為APF到4.50才能達到一級,國內大多數空調產品都在這一標準之上,很多產品甚至達到5.05。不要說與日本品牌相比,就算與國內空調產品比,小米也并沒有太大優勢。
與之前小米產品性價比高相比,空調一推出就是高價位,確實超出了行業預期。雖然日系同等規格產品均價在4500-5500元左右,但小米的4399元已經高于國產品牌同等級別產品,甚至可以買到格力、大金以及三菱電機等高端品牌的高端產品。
而且這些品牌均有自己的研發制造體系以及完備的售后服務,而小米卻需要依托長虹空調制造和服務。本身長虹在制冷領域就實力不強,價格也處于中低端地位,小米掛牌長虹代工,就想賣高價?
沒有工廠、沒有渠道、沒有線下維修點、沒有核心技術和差異化功能,就像只帶著一套操作系統進入電視領域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一樣,缺乏根基、售后問題多,只會“曇花一現”。何況同一般家電產品不同,空調安裝售后格外麻煩。這些都不能保證,小米還敢說比肩日系?先趕上奧克斯或者志高空調再說吧。
透過小米的智米空調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除了低價雜牌在農村市場上搶到一些蛋糕之外,空調行業留給新進入者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