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行企業都想破解海信連續13年領跑彩電市場的秘密,復制它的高增長。就在8月17日晚間,海信披露了其成功訣竅:在消費低迷、面板漲價等行業環境下,提前優化產品結構合調整營銷策略,這樣等產業行情變好時,才有勝出和保持領先的可能。
大海中航行難免會遇見大風大浪,產業里打拼同樣會感受行業的起起伏伏。學會如何在困境中調整完善自己,才能在順境時飛得更高。
很多同行企業都想破解海信連續13年領跑彩電市場的秘密,復制它的高增長。就在8月17日晚間,海信披露了其成功訣竅:在消費低迷、面板漲價等行業環境下,提前優化產品結構合調整營銷策略,這樣等產業行情變好時,才有勝出和保持領先的可能。
最困難時來個徹底變革
只知道羨慕別人的成功,卻不知道別人曾經受過的苦,這是很多企業一直浮于表面的原因。
現在的彩電業不好干,能活下去的都是非一般的企業。客觀講,前幾年互聯網品牌樂視小米PPTV微鯨介入彩電業,給這個本就充分競爭的行業帶來了一些變革,但更多的則是價格和利潤上的沖擊;而去年年末提出復興的夏普和飛利浦,同樣在價格層面的影響更大。
這種沖擊如果在沒有其他壓力的情況下,或許就會被市場慢慢消化掉,然而不湊巧的是,隨著兩次大規模普及,電視消費轉入低迷,而電視關鍵零部件面板的價格又進入上漲周期。多重壓力下,整個彩電行業的表現都不好,能活下去已經很難,如果再有營收上的增長,那就相當不易了。
8月17日晚間,在電視市場連續13年保持第一的海信發布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5.67億元,同比增加2.09%。中怡康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6月,海信電視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占有率分別為16.55%和17.99%,繼續雙雙保持第一,連續13年領跑市場。
這是看得見的數據業績,而在財報中對筆者吸引力最大的,則是海信透露了利用行業低迷時徹底變革的具體動作:
其一,海信產品結構優化完成,高端市場逞強。財報顯示,利用行業低迷以及技術走向發生分歧的機會,海信推出了“ULED+激光電視”的組合,既在高端液晶市場,又在未來顯示技術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在高端市場對三星索尼形成強有力的挑戰。數據顯示,海信ULED電視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12.16%,激光電視的零售量同比增長了366.17%,占80英寸以上電視的市場份額超過50%。
其二,國際化取得了新突破。這兩年,海信通過贊助歐洲杯、F1和澳網,以及取代索尼成為2018年世界杯贊助商,在海外市場大力發展自牌,充分整合全球研發、生產和營銷資源,將高端產品推廣作為海信拓展國際市場的工作主線。中國海關出口統計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海信電視的出口額同比增加了30.9%,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IHS數據也顯示,海信電視出貨平均尺寸達46.9英寸,位居全球第一,產品均價達到431美元,僅次于索尼和三星,成為真正的國際品牌。
行情轉好才能收獲領先
財報只是過去業績的反映,而聰明的投資者看中的則是行業和企業未來的發展,與普通投資者擔心不同,素有價值投資風向標之稱的證金公司則大幅增持了海信股票,持股數從第一季度的額1218萬股增至3709萬股。
對周期性行業而言,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事。判斷一個行業好壞,關鍵得看行業未來有沒有前景,在中國市場能夠保持13年第一的海信體會更深。彩電業之所以能吸引眾多品牌介入,僅憑智能大屏的入口這一條,就能說明其前景廣闊。
所以在行業低迷的時候,海信抓住契機改變策略,不斷完善自己,是明智的,而這一切的準備在產業行情轉好的那一刻將得到回報。
首先,給整個行業造成壓力的面板漲價一事,在7月初開始已經有所緩解。從奧維云網和群智咨詢的監測數據看,主要尺寸的面板價格已經開始下降,大尺寸下跌了10美元左右,中小尺寸也下跌了5美元左右,擁有華星光電的TCL在互動平臺上也表示,受供求關系的影響,近期面板價格有所下跌。這對終端大廠來說,是個積極的拐點信號。作為電視出貨量第一的品牌,面板價格的下降將對海信盈利的提升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其次,在歷經一段時間低迷后,消費者對電視的需求有回暖的跡象。這一方面得益于房地產市場又開始走熱,另一方面得益于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得到滿足。海信財報顯示,海信繼續大力發展互聯網運營業務,繼續在視頻、教育、游戲、購物、應用等智能業務上進行深耕,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也收獲了全球最高的互聯網電視用戶激活量。
當然最關鍵的是,不斷在高端市場和國際市場布局,才是海信下半年和明年業績大幅提升最大的保障。
除了上述以及提及的在高端和海外市場搶占了索尼三星的份額外,海信自牌影響力的提升,或將為海信下一階段的高增長提供動能。與其他廠商為了追求數字上的全球前列,出口大量代工不同,海信自主品牌的占比已經很高,去年圣誕促銷已經顯示海信在北美市場的粉絲越來越多,得益于持續贊助體育賽事,海信美譽度也隨之提升,由于自主品牌產品的利潤率更高,因此在產業行情轉好的下半年,海信的表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