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2
八角門既是家里入門處一個最重要的對景,也是家里公共與私密、內室與外室的分界。八角門后面,是更私密的臥室和廚衛。八角門的上部兩角用三皮磚層層出挑,然后水泥抹成斜面,當然也可以用木工板外罩石膏板包出來,下部兩角一定要用磚砌,避免踩空。(本文來源:好好住)

2 / 22
客廳里的收納展示柜客廳的雙層墻這里原本有一根壁柱凸出來,所以索性用石膏板沿著壁柱的厚度包出來一個窄窄的展示柜,中間是中空的,雙層墻的窗口正對側院里的竹子。

3 / 22
綠色的大枕頭是我們的最愛。家里每個對外的門和窗戶都做了可折疊的防盜網,折疊比可以達到11:1,是市面上目前最薄的厚度。這樣人在家時可以打開,防盜網收至一側,用窗簾做遮擋,不影響視線。

4 / 22
客廳是整座房子的中心,向南連著院子,向北連著內室,原本連著院子的小門,換成了四扇通高的玻璃,可以單開一扇,也可以四扇全開。

5 / 22
主臥的窗景正對院子里的臘梅。夏日遮陰,冬日聞香。主臥窗前的懸挑大桌子長度達3.3m,用木方固定在墻上,通過一排有厚度的大抽屜防止大桌板產生形變,材質是新西蘭松木指接板,中間支了根宜家的白色可升降桌腿。

6 / 22
主臥窗前的雙人辦公區。

7 / 22
因為廚房空間不夠,所以餐廳也承擔了一部分廚房用品的收納。這是前不久剛加了一塊隔板,現在的擱板系統長這樣。充滿儀式感的十字光之門—向建筑大師巴拉甘致敬!在廚房和餐廳之間,門背后是兩只頂天立地的大柜子,兼作餐邊柜,存放電器和食物,容量巨大。

8 / 22
僅容一人坐下的迷你小書房—利用起居室原本儲物柜的內凹空間,正對側院窗景。極小尺度卻自有讓人安定的力量。感覺身體被小小空間包裹住,很有安全感。窗外竹影婆娑,點上一盞小燈,這里便是最好的居心地。 書桌和書柜是可以分開的,實木桌面板卡在書架上,桌面可以卸下。

9 / 22
書架,收納著去各處旅行淘回來的寶貝。

10 / 22
廚房很小,所以側墻、吊頂、地面、甚至家電都選擇了抽象的白色,極大拓展了空間的視覺感。櫥柜是歐睿宇邦的純白烤漆款,北向光線不是很充足,烤漆面板通過反光使廚房顯得很敞亮。有了油煙,抹布一抹,立刻光亮。

11 / 22
淋浴區取消了慣常的高低落差做法,通過坡度同樣可以保證排水順暢。暖氣兼作電熱毛巾架的功能。

12 / 22
次臥很小,全部做成榻榻米,收納能力無敵。

13 / 22
次臥這個角度可以透過八角門望向客廳和院子 。

14 / 22
連接各處的過廳。跨過八角門后,從餐廳看向客廳,過廳的實木吊頂故意壓低,和客廳形成對比。從滿是陽光的客廳,沒入幽深的過廳,廚衛和余下的兩間臥房再依次明亮起來。

15 / 22
從衛生間出來正對的角度,設計時就預想好了每天上完廁所會看見啥……近景吊著個葫蘆,遠景餐廳墻的畫后面藏著配電箱。

16 / 22
八角門是客廳和內室的界線。邁過八角門,像是到了另一個園子。

17 / 22
造園子,就是造自己的生活,經營自己的世界。

18 / 22
前院:堆石觀景賞花紫薇樹,臘梅,櫻花和假山石都是前屋主留下的,花開時節恰可串聯起春夏秋冬。在圍墻里綁了一圈竹子,形成2m高的竹墻遮擋視線。

19 / 22
小院兒折疊門前砌了個青磚臺子,是日常晾曬衣物的地方,臺子砌到坐高,一家人可以圍坐在這里聊天。沒有陽臺?這里才是我們的開放式陽臺。

20 / 22
通向側院的小徑。這兒足夠幽深,像是山林里的另一處天地。

21 / 22
懸掛的麻繩是茶棚和自然的空間分隔,頂棚麻布簾形成空間的溫柔包裹,根據鋼結構的走向形成一折一折的波浪,擋住藍花花的夾心保溫層。一張2米4長的老榆木桌占據茶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