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共享電視、共享洗衣機后,日前市場上有出現了共享空調。釘科技注意到,一家名為美博的企業,已開始全球投入共享空調的測試當中:共享空調采用“押金按時收費”的模式,每臺空調押金3000元,按照每小時1元價格收費,電費用戶自理。釘科技分析認為,洗衣機、空調等大家電產品并不適合走一般理解上的共享路線,也不適合走按時計費的租賃路線。
一般理解上的共享路線,可以參考滴滴模式。實際上,共享經濟的火熱,也是由滴滴帶動的。滴滴模式的一大特點是,要社會閑置車輛和低效運力通過網絡共享出來,促進供需對接,提升交通運行效率。
可以看到,這種模式有兩大特點:一是有閑置資源,二是能提升效率。以共享空調為代表的共享家電,并不能走這種模式。
首先,空調、洗衣機這些產品,作為家庭來說,受制于居住環境的制約,一般都是按需配置,并不會有所謂的大量社會閑置資源。
其次,與汽車的短時共享給供需雙方帶來的成本較低不同,家電的共享意味著使用權的長時間轉移,而再次轉移使用權的成本(安裝、運輸、損壞)會非常高,因此家電產品更適合獨占而不是共享。
再次,網約車模式實際上并沒有轉移車輛的使用權,只是提供冗余或者閑置的出行服務,家電共享則完全轉移了產品的使用權,如若頻繁共享,在產品安全和服務質量方面,都會有較大隱患。
既然滴滴模式不適合家電業,那么摩拜的共享單車模式是否適合呢?
摩拜、ofo等共享單車企業,實際上是利用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提供單車的分時租賃服務。但在釘科技看來,共享單車模式,同樣不適合家電業。
其一,成本高市場小。與單車相比,大家電如空調、冰箱、洗衣機,其成本基本都在數千元以上,成本高昂。更為重要的是,共享家電的市場過于狹窄,其可設想的潛在市場為大學校園、出租屋、酒店,與單車這樣直接面對數億用戶的產品相比,共享家電市場太小,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其二,用戶租賃成本并不低。以空調為例,在押金3000元的基礎上,使用1小時就需要1元,還不包括電費。由于空調租賃不像單車那么高頻,押金也就不可能隨時可退,對于大學生、租房用戶這些對較低收入人群來說,不會有吸引力。而酒店這樣的對象,則一般是長期運營的,繳納大量押金卻不能在3-5年后形成酒店的固定資產,另外還需要付出不菲的家電租賃成本,顯然也并不劃算。
其三,家電共享難有衍生價值。“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一大基礎是需要用戶基數足夠大,比如,殺毒軟件企業可以免費提供殺毒服務,在擁有海量用戶的前提下,可以靠廣告、游戲等增值服務盈利。但通過以上分析,共享家電的盤子不會太大,在用戶基數做不大的情況下,即便給家電產品聯網了,也難以獲得衍生價值。
釘科技注意到,所謂的“共享空調”并沒有主流品牌跟進。實際上,2017年的空調市場極為火爆,很多品牌半年就完成了全年的銷量,甚至出現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
家電產品中,彩電、空調每年的市場規模就達5000萬臺左右,洗衣機、冰箱也市場也在3000萬臺左右,市場其實足夠大。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技術,傳統家電產品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功能與價值,市場更是迸發出新的活力。在共享概念火爆的大環境下,主流家電企業應該保持定力,時間會證明,深耕家電市場未必要蹭“共享”這個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