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軍汽車產業以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動作頻頻,每月都在擴張其新能源版圖。近日,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銀隆”)與河南洛陽市在鄭州簽署項目合作協議,珠海銀隆將在洛陽高新區建設“銀隆新能源(洛陽)產城融合產業園”,總投資150億元。

截至目前,除了即將開工的洛陽地區,珠海銀隆在全國的產業園區分別位于珠海、邯鄲、石家莊、成都、蘭州、天津和南京。董明珠進入珠海銀隆之后的8個月,共簽下總計約800億元的7個新能源產業園項目。
業內人士稱,這種擴張規模已經可以和長安汽車當年擴張期的“五國九地”一較高低,銀隆的投資肯定還會繼續,除了興建產業園,未來并購將成為銀隆的主要套路。
公開資料顯示,珠海銀隆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3.48億元、38.62億元和24.8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67億元、4.16億元及3.77億元。然而,這樣一家中等規模的車企,如何在短時間內撬動了800億元的投資?不得不說,銀隆被資本市場熟知離不開董明珠的代言。來自中信銀行方面的消息稱,中信銀行在2017年5月已經給予珠海銀隆授信276億元,其融資方案主要包括經營全周期的融資、項目貸款融資及股權融資類貸款。從王健林到劉強東再到一眾資本大鱷的力挺,作為第二大股東的董明珠帶領銀隆迅速實現了全國性布局。
珠海銀隆在董明珠站臺后,短短一年時間估值就由50億元估值飆升至134億元,但不得不承認,銀隆依舊存在鈦酸鋰電池應用、汽車供應鏈管理壓力及新能源車銷售等層面的挑戰。“這是在賭。”長期持股格力的投資人張毅對記者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好的企業屈指可數,不管是珠海銀隆還是格力在這方面的積累都明顯欠缺,想做好沒那么容易。
對于珠海銀隆的快速擴張,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表示,董明珠入局后雖然開始大擴基地,但是披露的款項多為規劃資金,實際上需要支付的金額有限,再加上項目落成一般需要幾年的時間,所以即便是多個基地同時開工,資金的問題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