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元/平方米價格,讓不少豪宅項目難于獲得預售許可證。而在低價開盤與銷售業績之間,也讓開發商越來越難以抉擇。而對于一些開發商來說,“精裝”無疑是提升項目價值以及利潤的一大掘金點。
而區別于以往簡單粗暴的“捆綁精裝”,目前市場中的精裝項目在裝修過程中則顯得更為豐富,也更愿意讓購房人買單。
市場現“精裝拆分”
單價8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如今已經成為不少項目能否獲得預售許可證入市的關鍵。而這一價格也讓不少豪宅項目犯了難。而原先不少精裝交房的項目無奈也只能選擇毛坯交房,以求降低單價,獲取預售許可證。但這樣的做法,無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開發商的利潤率。
為此,一些豪宅開發商還是更期望于能夠通過精裝來獲得項目在市場中的口碑及其所需的利潤。
“目前項目在積極申請預售許可證的同時,也在備選著精裝方案。”南城某豪宅項目負責人表示,從目前來看,項目仍在爭取以8萬元+的精裝價格入市。
“如果不行,項目則會將精裝進行拆分,毛坯入市。精裝部分則給予購房人作為額外的選擇。”上述人士表示。
雖然沒有明確精裝價格以及更多細節,但據知情人士表示,該項目的精裝價格將在1萬元/平方米以上,而在銷售環節,開發商也將篩選更愿意選擇精裝的購房人人群。
盯上 家居 高利潤
對房企而言,增加精裝套餐可規避房屋被“限價”外,更為重要的是,相較于毛坯,精裝修利潤更大。
近些年,房企掉進了“房子越賣越貴,利潤卻越掙越少”的怪圈。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25家A股房企平均凈利潤率為8.8%,2015年為8.1%,2014年為10.18%。其中,2016年有55家房企的凈利潤率低于10%。在選取的A股典型房企中,凈資產收益率同比下滑的占50%。
相較而言,2017年一季度,家具建材行業18家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中,實現凈利潤增長的有16家,占比88.88%;其中,曲美 家居 、 皮阿諾、 兔寶寶、 好萊客、 喜臨門凈、海鷗衛浴凈利潤增幅超過50%。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材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裝修行業中,刷墻等基本裝修并不掙錢。房企盯上精裝修,也是因為 家居 、建材兩塊有利可圖。”
記者將北京某豪宅項目一份報價1萬元/平方米的精裝方案發給上述人士,他并未給予成本價格卻明確表示,這份報價已將設計師的設計費用包含在內。
有精裝才有品牌亮點
然而,房子與精裝拆開銷售的再次出現,在一定程度讓人想到了2014年的“捆綁精裝”事件。但與之前有所不同的是,當下的房子在精裝選擇方面更愿意下功夫。
“從整體房屋設計風格上,北京金茂府正在學習南派‘府系’的風格。”中國金茂有關人士表示,而從洗手間、玄關、客廳的設計之中,北京金茂府都將采用金茂在南方項目中的優點,比如干濕分離,儲物空間的整體規劃等。
該人士表示,高房價的背景,對于開發商來說很難真正施展拳腳,因為一切都需要進行成本核算。而成本的增加也意味著房價的增加。為此,中國金茂在南方城市打造的產品則算得上是“試驗田”,并以此給其他金茂府項目作出借鑒。
對于房企來說,房企選擇精裝的背后已不再是單一的利潤增加,更多的也是一種品牌的建設與推廣。事實上,從早年間一直堅持精裝的房企,諸如中國金茂、萬科、包括泰禾來看,其收獲的不只是購房人對于項目的認可,更是受到了購房人的對于品牌認可度的追捧。
而從目前待入市的豪宅中,不難發現,80%的項目在規劃前期都采用精裝交房的標準。而這種選擇在大多開發商的眼中則是一種軟硬性相結合的居住服務感受,拒絕格式化,拒絕標準化的生產。
“市場的成長與發展,本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精裝修的豪宅產品更是如此。要想經得起市場和歷史的經久考驗,開發商要從根本上樹立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化、優質化的理念,拒絕追逐短期市場潮流,并以一種相對恒久的歷史觀和使命感,來分析市場、善待土地、善待建筑,從而完成項目的精裝修。”某豪宅項目負責人說道。
而對于市場來說,精裝修的出現也是在市場層面給予更多的競爭機會。而這一點在豪宅產品頻出的當下,更是達到了“拼刺刀”的階段。
對此,有市場總監郭毅分析,從北京近年來拍得的土地價格來看,豪宅項目將占據新房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這也使得部分豪宅蓄客、推盤、搶客的意識越發強烈。畢竟千萬級以上豪宅客群基本涵蓋了全北京甚至全國范圍內,北京頂級豪宅項目很多都打破了地域限制而成為競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項目在營銷手段上越發追求時尚、跨界等對品位的訴求。同時,產品設計方面,越來越多的豪宅項目將東方元素與國際時尚結合,一般體現在建筑風格、園林特色與內部精裝、科技賣點的有機互動上。
真正品質仍待考量
然而,對于市場來說,精裝品質也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
施工看不到,建材也摸不著。在大規模施工裝修過程中,如果攤上不誠信的開發商,很多埋在地下、蓋在墻里的隱患都可能被掩蓋一新,等到入住后再發現就晚了。
調查顯示,工程質量問題與材料使用問題分別占精裝房投訴問題的48.5%和34.3%。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家裝 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房屋樣板間由專業設計公司甲來進行裝修,甲僅負責樣板間;房屋整體內部精裝則由公裝公司乙來負責,甲、乙之間一般沒有交集。
此外,乙在精裝施工時,并不會是整體施工。與購房人自行裝修一樣,存在“分包”現象。如地板由地板廠商直接安裝、整體櫥柜由櫥柜廠商安裝……上述原因也造成,購房人收房時會發現自家房子與樣板間并不一致。
為此,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房地產經營者預售全裝修商品房的,應提供交付樣板房;樣板房保留的時間自全裝修商品房交付消費者之日起不少于六個月,或者自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不少于兩年。
“這是行業通病,購房者看到的樣板房,材質、效果都很棒,但實際交付時卻是另一番模樣。”一位參與全裝修交付細則制定的房企人士指出,對于小型房企或者沒有精裝修交付經驗的房企,有了這個約束,就不會在樣板房中隨意更換材料。
“從某種程度上說,新《消法》有助于提高房企整體服務意識,對行業的發展也是一大提升。”中經聯盟秘書長陳云峰如是說。
但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精裝豪宅的入市無疑為市場及購房人帶來了更多積極的影響。
一方面,房地產市場上法式建筑、美式建筑以及托斯卡納、Art Deco等建筑風格成為主流,各式“洋建筑”在國內大行其道的局面將由外表轉入內部,使得購房人開始更多地關注在居住品質之上;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確保品牌的延續性,精裝也早已不再是單一提升價格的工具,而是成為開發商拼搶購房人的關鍵因素。而這對于購房人來說,無疑在購房過程中,又多了一些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