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智能 家居 取得了平穩而快速的發展,不少智能 家居 產品從無到有,從概念走向落地。市場上,普通消費者接觸到的智能 家居 產品愈發豐富。
近期,智能音箱成為了智能 家居 眾多領域中的明星產品。阿里、騰訊、京東、海爾、聯想、小米等等企業悉數到場,發布會一場接一場,試圖搭建生態平臺,搶占智能 家居 入口。在智能音箱的助推下,智能 家居 市場顯得尤為熱鬧,筆者不禁想起了風光一時的可穿戴設備。
誰拋棄了可穿戴設備?
不知什么時候起,可穿戴設備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人佩戴起了風格各異的智能手環,用它來監測自己的運動步數與睡眠情況,也有不少人購買了智能手表,讓自己手機的功能得到延伸。
于是巨頭們開始爭相布局,LG、摩托羅拉、三星先后推出了智能手表產品,蘋果公司于2014年9月推出了AppleWatch。此外,智能手環也成了資本追逐的對象。但出人意料的是,在過去的2016一年里,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并沒有像大家預期的那樣普及,不僅如此,壞消息還接連不斷。
以眾籌方式起步的智能手表品牌Pebble被競爭對手Fitbit收購;而身為行業老大的Fitbit日子也不好過,股價由上市時的每股50美元跌至如今的每股8.4美元;英特爾公司收縮了可穿戴設備業務;微軟暫停智能腕帶的銷售;AppleWatch第三季度的銷量同比暴降71%;Jawbon開始進入清算程序,智能手環的巨頭倒下,不禁讓人唏噓。
看似高大上的可穿戴設備,為什么會讓眾多企業陷入危機。深入分析,筆者認為可穿戴設備存在三大弊端。
一、用戶體驗不佳。主要表現有續航乏力、操作不便。以市場上口碑最好的AppleWatch為例,AppleWatch的常規續航時間約為1~2天,若APP使用頻繁,待機時間可能不到半天;AppleWatch的多數功能都需要與iPhone配合才能使用,有時運行起應用的時候,會出現卡頓不流暢的情況。
二、設計不出彩。作為穿戴產品,時尚美觀是用戶的主要購買因素,但相比傳統的手表、手鐲、手鏈,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在設計上并不具備優勢。
三、功能重復。市場上的智能手環,功能無非是記錄步數、卡路里、睡眠時間等信息,智能手表相比智能手環,也僅僅只是多了看時間、使用少量APP的功能。而如今的智能手機,幾乎包含了二者的全部功能,無論是視覺效果還是操作體驗都遠勝二者。可穿戴設備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看上去較為新潮,但當潮流過去,它該如何抓住用戶呢?
同為智能產品的可穿戴設備已成為市場棄兒,智能 家居 未來命運如何?
智能 家居 未來命運如何?
筆者認為,相比可穿戴設備,智能 家居 的未來前景要樂觀得多,如今高速發展的智能 家居 表現出了三個優勢:
一、智能 家居 已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經過多年的發展,智能 家居 的產品開始趨于細分。如今,智能 家居 已包含智能安防、智能控制、智能健康、智能監控、家庭娛樂、智能照明、智能家電等數十個品類,各類功能不同的產品更是百花齊放,可針對不同用戶需求,融入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智能電視、智能門鎖、智能牙刷、掃地機器人等產品,已成為我國大多數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智能 家居 是每個家庭的剛需。智能 家居 并不是一個“高大上”的概念,實際上,它非常接地氣。它幫助用戶解決的都是生活中最實在的問題。比如,智能門鎖解決了用戶忘帶鑰匙、不確定門窗是否開關的問題;智能盒子實時監測空氣,讓用戶不比擔心天然氣泄漏、失火等問題;智能燈泡能改善家庭環境;智能開關、智能插座、智能遙控、掃地機器人等產品則讓用戶的生活更加簡單便捷。
三、智能 家居 是人工智能的最佳載體。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每一個時代的更替都需要一個載體,智能 家居 無疑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載體。如今,市場上已出現了天貓精靈、叮咚智能音箱、嘟嘟智能語音管家等優秀智能語音產品,未來,智能語音技術必然會滲透到更多智能 家居 產品當中,例如電視、空調、洗衣機、烤箱、貓眼等等,人們將會通過對話的方式和家里的一切設備打交道。
智能 家居 曾沉寂多年,主要因為兩個原因:一是協議未統一,產品之間無法互聯互通;二是技術還有待進步,目前還無法智能手機一樣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如今,華為、海爾、美的、小米、嘟嘟E家……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構建自己的智能 家居 生態系統,推動智能 家居 走向統一標準。人工智能技術和智能語音技術的發展則大幅度地提升了用戶體驗,讓智能 家居 能在家庭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和優化,智能 家居 開始收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和許多軟件產品不同,智能 家居 是一種慢節奏的產品,它的啟動期要長得多。個人電腦從誕生到普及大約用了20年,智能手機則用了5年左右。因此,智能 家居 還有的是時間,如今的智能 家居 還處在發展和準備階段,當它真正爆發,一個嶄新的時代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