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已經成為市場的熱點,繼共享洗衣機、共享彩電之后,被譽為人類最偉大發明的空調也加入共享市場了。月初廣東順德的一家企業提出了共享空調的概念,預計在2017年10月1日開始投放,廣州將成為首個試點投放城市。

模式如何運作?物聯網作依靠共享空調將會采用"押金+按時收費"模式,采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將實現“押金+按時收費”可循環的盈利模式。“與傳統的租賃不同,共享經濟的模式就是要應用新科技手段。”共享空調負責人說道。相比較傳統的空調模式,空調產品植入了物聯網科技,使廠家直接可以與消費者連接,并通過大數據技術掌握用戶使用空調的狀態。

具體而言,從用戶端來看,消費者只需要下載共享智能空調的APP,并實名注冊便可以成為潛在客戶,只要發布需求,距離他最近的美博空調的線下服務商,接到APP的訂單后,就會根據他訂單的信息,進行送貨上門安裝。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支付一定押金之后(信譽良好的還可以免押金),會有租、續、退三個通道,開機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充值即可,整個應用流程相對簡單。
由于每臺空調都應用4G技術,通過將芯片植入電腦板中,所以空調的后臺能接收到所有的數據信息,同時也具備聯網的功能。

智能聯網監測
物聯網作用:利用大數據技術,除了可以監測用戶的使用時長等情況,還具備會有異常提醒和故障預警功能,一旦用戶的共享空調出現故障,APP會及時將相應信息的推送給用戶。
共享空調的負責人表明,他們這個商業模式是能夠循環運作的,共享空調與現在很火的共享單車不一樣,初期不單單依靠資本做驅動,采用押金+按時收費的模式。有人算了一筆數,每臺空調押金3000元,按照每小時1元價格收費,電費用戶自理。經過調研,一般一年使用空調的時間是6-10個月,按照一年使用5個月,每個月20天每天6小時來計算,一臺空調回本需要5年的時間。
瞄準了哪些人群共享空調也各類共享經濟一樣,必然最先瞄準的是新時代的人群,從人群年齡上來說,90后可能是主力軍。據了解,共享空調的企業會在2017年10月1日開始投放500套,首批將在微信公眾號中報名抽取500名用戶,每人限一套。廣州是首個試點投放城市,隨后按照市場情況,陸續開放中心城市。
為什么主力的人群會瞄準在90后呢?實際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其面向的市場主體除了傳統的租賃的單位宿舍、高校、酒店等大型的公共場所,還有它瞄準的是“90后”年輕人。

90后成主力對象
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中國“80后”約為2.28億人,“90后”為1.74億人,“00后”為1.46億人。其中,“90后”正逐漸步入社會成為消費市場新力軍。
90后普遍觀念比較超前,接受新事物比較容易,實際他們對于共享經濟這一模式,大部分人都樂于去嘗試。按照90后人群每2人組建一個新家庭,每個家庭3套空調,有2.6億套市場需求。當然并不是說80后,70后這些就是思想古老,跟不上潮流,而是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已經有一些比較傳統的觀念,通過90后的這一波帶動,才能夠令整個共享經濟市場更加活躍,從而帶動更多人去接受嘗試。
按照傳統的觀念,低端產品才會用于租賃,而共享空調打的是高端領域,它傳達出來的更多是現在社會的消費升級概念。很多人覺得空調是傳統 家居 三大件,更多是具有私有化屬性,其實打心底里不愿意與人共享。可是在90后心目中,追求新事物的心是不停止的。大部分90后可能由于經濟儲量等原因,直接購買一些高端產品并不現實,現在通過共享經濟,可以以低成本享受高質量的服務,何樂而不為。
共享空調行不行?各有說法
共享經濟下衍生的產物,很多人聽到空調也能共享?頓時啞口無言。有網友對此似乎并不買帳,從成本費用來看,他表示,“三千塊租金為什么不自己買一個”有的網友算了筆帳:“廣州一年8個月要用空調,八個月就算每個月只有20天,每天8小時,每小時1元,每年租金1200元,1年半的租金就能飛翔一臺小一匹的掛機。”更有網友直言,“目前絕大多數共享其實就是租賃。”
按照傳統觀念,空調更多是具有私有化屬性,一位90后消費者在接受媒體時表示,空調對她來說是生活必需品,夏天沒有空調過不下去,所以會直接購買,不需要去租賃。空調是家里必要的家電,和別人共享的話,心里會覺得有點不舒服。
有家電觀察專家表示,共享空調實際他是并不看好,現在更多是家電商家短期的銷售宣傳,也是蹭著這波共享經濟的熱潮,并不是所有物品都適合共享。以空調為例,用了拆掉再安裝,如此循環,產品品質會受到影響,也會影響到用戶使用滿意度。而且,家電產品本身并不具有共享性質,共享產品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流動,如單車。家電不同于其他共享平臺,家電強調的還是以家用為主,私有化屬性強,共享并不符合家電的發展趨勢。
雖然大部分人都不看好共享空調,但是靜下心來想想,這其實可以當作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來看待。共享空調負責人表示,他們其實就是想乘著共享經濟的東風來進行創新。共享經濟的模式,加上5G時代物聯網技術的帶動,信息更加通達,可以令我們生活更加便捷。
或許共享空調只是一個創新探索,但是這背后會成為加速傳統行業轉型開拓創新的動力。作為消費者,或許以小編角度來看,持續關注準沒錯,說不定哪天它成了呢?來源: 太平洋電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