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消費水平升級和用戶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家電產品更新迭代也有了更多的方向。出現了不用壓縮機的冰箱、變頻電視機,以及除甲醇增氧空調,甚至是不用水的洗衣機等等。比如說,在智能化的產業轉型下,空調除了傳統的冷暖功能,更節能的技術,以及很多附加屬性:比如超靜音、除甲醛等。這些智能化的功效,說的好聽,到底多少有多大的效果?
日前廣東消委會首次披露模擬實際消費,從線上線下市場對應選購12款主流品牌的空調產品,其中包括7個“智能空調”品牌,通過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專業檢測比較。結果顯示,部分空調廠家在產品宣傳方面存在夸大、與事實不符的問題。
其中最突出的是靜音效果并不好。很多家電廠商針對消費者看重靜音的功能,宣傳中大打“超靜音”牌,但檢測結果顯示,12個品牌中有7個品牌測得噪音值高于其說明書標稱和廣告宣傳。比如,大部分品牌宣稱產品噪音值低于18分貝,但達到標準的寥寥無幾,絕大部分產品在20分貝以上。
其次則是去除甲醛功效很差。“智能空調能去除PM2.5或甲醛”,在對空氣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消費者眼中,這樣的智能空調似乎很值得買。那么檢測結果如何呢?空調出廠配有的濾網本身無法去除氣態污染物,部分產品以配置去除甲醛模塊為主,并在模塊中裝有顆粒狀物質以去除甲醛。但經試驗發現,目前空調產品“去除甲醛”技術并不成熟,并無實質性效果。
當然,也有一些空調的功能確實如企業所說,不管是技術標準還是效果均能達標。比如被85.9%的受訪者質疑的空調自清潔功能,反而效果顯著。各品牌此項功能均能較好地完成換熱器表面塵積的去除,達到宣傳的清潔效果。當然除空調換熱器之外的其他部位,必要時仍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清潔維護,以保證空調的正常運行。
其實空調行業上述情況只是個例。近年來,在中國家電市場上為了追求創新而主動制造技術概念,從而忽視用戶的情況并不在少數。包括變頻電視機,不用水的洗衣機,以及人工智能電視等等,都會主動策劃一系列的概念,從而達到忽悠用戶的目的。雖然近年來家電行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是真正讓消費者“叫好又叫座”產品并不多。關鍵原因,就是很多家電產品的創新存在“偽創新”。
近年來家電市場競爭高度白熱化,企業間的寡頭競爭、巨頭較量愈發激烈,家電企業為搶奪市場“各出奇招”很正常。但是有一個底線企業必須要守住,就是誠信和品質。不管是技術創新也好、產品更迭也好,可以大聲喊,但是不能忽悠。畢竟品牌形象的樹立不是一夕之功,但坍塌可能只需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