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的走紅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空氣凈化器成為目前相當熟悉的一類電器產品。濾網凈化器、負離子凈化器,層出不窮的凈化設備讓人眼花繚亂。但其實,不同的空氣凈化器代表了不同的凈化技術時代。

最先用于消防用途
1823年,有兩個名叫約翰和查爾斯·迪恩的人,為了使消防員在滅火的時候可以遠離煙霧的侵襲,發明了一種新型煙霧防護裝置,極大地保護了消防員的人身安全。
1854年,約翰斯·滕豪斯向世界展示了外國版的“長江后浪推前浪”——對前輩的發明進行了改進。通過實驗,他了解到向空氣過濾器中加入木炭可從空氣中過濾出有害和有毒氣體,這也為空氣凈化器增加了新的功能。
慢慢地,空氣凈化器逐漸成熟,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經歷了三代凈化技術。
1.0凈化技術——纖維過濾式
過濾技術是最早一代的空氣凈化技術,一般適合外國的簡單空氣。但目前在國內,這種凈化技術還是在家庭中最為常見。
濾網技術的原理是利用風機將空氣抽進機器,通過內置的濾網過濾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優點是價格便宜,安裝方面,隨買隨用。濾網空氣凈化器憑借其扎實的市場根基,在霧霾的推動下迅速火爆,風頭一時無兩。
不可否認,濾網空氣凈化器在凈化空氣方面確實有著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大粒徑的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因為受制于濾網孔徑的大小,雖然能夠有效過PM10等大顆粒物,卻很難良好過濾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顆粒物,所以就連目前最先進的HEPA濾網廠家也公開宣稱。且在濾網易飽和的狀態下,若不及時更換,很容易造成室內空氣的二次污染。而且后期維護費用比較大,造成的麻煩也多。
根據奧維網公布的空氣凈化器大數據,目前濾網空氣凈化器產品銷售出現了下降趨勢,且主流產品采用的是11級-H13的家用級濾網,使用醫用保健級濾網H14以上級別的產品鳳毛麟角。
2.0凈化技術——靜電除塵式
空氣凈化技術發展到第二代,主要就是靜電除塵技術。
靜電除塵技術主要是在空氣經過高壓電離區后,使空氣中的顆粒物帶上正電荷,通過正負相吸的原理將污染物吸附在集塵板上,除塵效率較高,可以凈化較大氣量,,能夠除去的粒子粒徑范圍較寬。但是,這種技術依然是弊大于利,因為靜電容易吸附灰塵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利用靜電除塵技術很容易產生臭氧、正離子等衍生污染,這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由于這種靜電除塵空氣凈化方式是通過高壓放電來實現的,裝置需要放在人觸不到的地方,因此一般會在新風系統中使用。
3.0凈化技術——負離子式
當1.0過濾技術、2.0靜電除塵技術的弊端始終無法解決,加之各項研究對負離子在空氣凈化方面作用的推崇,3.0負離子凈化技術應運而生。
負離子是指一個或多個帶有負電荷的離子,通過與空氣中帶正電的污染物相結合,使其凝聚成團而沉降在地面上,且已經沉降的大團污染物不會再隨空氣飄起。同時,世衛組織也將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的多少定為空氣是否潔凈的重要標準,可見負離子對空氣凈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負離子技術也有傳統和生態之分。傳統負離子技術一般是指雙極電暈放電技術和普通單機放電技術。前者是在兩個電極上加載正、負高壓,在兩電極之間形成不均勻電場,通過電暈放電而產生負離子;后者是采用淡季負高壓作為電子釋放源,利用針狀金屬尖端或普通碳纖維尖端為釋放端而生成負離子。
但傳統的負離子技術最大的弊端在于,生成的只是活性低的大粒徑負離子,濃度也一般,有一定的空氣凈化作用,卻不具備療養保健作用。而且一定會伴隨著臭氧、氮氧化物等衍生污染物的產生。
而生態負離子技術則是經過新華社、CCTV、光明日報等權威媒體集中報道的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該技術被譽為“開啟了人工生成負離子技術的生態化時代”,突破了傳統負離子技術的瓶頸,可以生成凈化力最強的小粒徑負離子。它無濾網無風機,主要是采用負離子自然擴散并主動出擊的方式工作,對室內空氣進行全方位凈化。
其中,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是將壓電陶瓷負離子發生器和離子變換器的高度集成,不僅實現了生態級負離子的生成,而且極大的減小了負離子產品的體積,是目前全球最為領先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技術。
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采用了納米技術制造的電觸媒材料富勒烯,最早為軍方控制,用于軍事領域,電阻幾乎為零,非常有利于電離子的游離析出,只需要微弱的電流就可以釋放出大劑量、高純度的負氧離子,同時沒有臭氧、正離子等衍生物的產生,是目前解決負離子生成系統產生衍生污染物最為有效的技術。
所以說,空氣凈化器發展到今天,才真正開始了以生態負離子技術為核心的超微凈化時代,也同時實現了世衛組織對潔凈空氣的定義和滿足人們PM2.5時代對超微凈化的需求。
隨著霧霾的走紅和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空氣凈化器成為目前相當熟悉的一類電器產品。濾網凈化器、負離子凈化器,層出不窮的凈化設備讓人眼花繚亂。但其實,不同的空氣凈化器代表了不同的凈化技術時代。
漲姿勢!負離子空氣凈化器的發展進化論
最先用于消防用途
1823年,有兩個名叫約翰和查爾斯·迪恩的人,為了使消防員在滅火的時候可以遠離煙霧的侵襲,發明了一種新型煙霧防護裝置,極大地保護了消防員的人身安全。
1854年,約翰斯·滕豪斯向世界展示了外國版的“長江后浪推前浪”——對前輩的發明進行了改進。通過實驗,他了解到向空氣過濾器中加入木炭可從空氣中過濾出有害和有毒氣體,這也為空氣凈化器增加了新的功能。
慢慢地,空氣凈化器逐漸成熟,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經歷了三代凈化技術。
1.0凈化技術——纖維過濾式
過濾技術是最早一代的空氣凈化技術,一般適合外國的簡單空氣。但目前在國內,這種凈化技術還是在家庭中最為常見。
濾網技術的原理是利用風機將空氣抽進機器,通過內置的濾網過濾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優點是價格便宜,安裝方面,隨買隨用。濾網空氣凈化器憑借其扎實的市場根基,在霧霾的推動下迅速火爆,風頭一時無兩。
不可否認,濾網空氣凈化器在凈化空氣方面確實有著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對大粒徑的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因為受制于濾網孔徑的大小,雖然能夠有效過PM10等大顆粒物,卻很難良好過濾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顆粒物,所以就連目前最先進的HEPA濾網廠家也公開宣稱。且在濾網易飽和的狀態下,若不及時更換,很容易造成室內空氣的二次污染。而且后期維護費用比較大,造成的麻煩也多。
根據奧維網公布的空氣凈化器大數據,目前濾網空氣凈化器產品銷售出現了下降趨勢,且主流產品采用的是11級-H13的家用級濾網,使用醫用保健級濾網H14以上級別的產品鳳毛麟角。
2.0凈化技術——靜電除塵式
空氣凈化技術發展到第二代,主要就是靜電除塵技術。
靜電除塵技術主要是在空氣經過高壓電離區后,使空氣中的顆粒物帶上正電荷,通過正負相吸的原理將污染物吸附在集塵板上,除塵效率較高,可以凈化較大氣量,,能夠除去的粒子粒徑范圍較寬。但是,這種技術依然是弊大于利,因為靜電容易吸附灰塵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利用靜電除塵技術很容易產生臭氧、正離子等衍生污染,這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
由于這種靜電除塵空氣凈化方式是通過高壓放電來實現的,裝置需要放在人觸不到的地方,因此一般會在新風系統中使用。
3.0凈化技術——負離子式
當1.0過濾技術、2.0靜電除塵技術的弊端始終無法解決,加之各項研究對負離子在空氣凈化方面作用的推崇,3.0負離子凈化技術應運而生。
負離子是指一個或多個帶有負電荷的離子,通過與空氣中帶正電的污染物相結合,使其凝聚成團而沉降在地面上,且已經沉降的大團污染物不會再隨空氣飄起。同時,世衛組織也將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的多少定為空氣是否潔凈的重要標準,可見負離子對空氣凈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負離子技術也有傳統和生態之分。傳統負離子技術一般是指雙極電暈放電技術和普通單機放電技術。前者是在兩個電極上加載正、負高壓,在兩電極之間形成不均勻電場,通過電暈放電而產生負離子;后者是采用淡季負高壓作為電子釋放源,利用針狀金屬尖端或普通碳纖維尖端為釋放端而生成負離子。
但傳統的負離子技術最大的弊端在于,生成的只是活性低的大粒徑負離子,濃度也一般,有一定的空氣凈化作用,卻不具備療養保健作用。而且一定會伴隨著臭氧、氮氧化物等衍生污染物的產生。
而生態負離子技術則是經過新華社、CCTV、光明日報等權威媒體集中報道的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技術和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該技術被譽為“開啟了人工生成負離子技術的生態化時代”,突破了傳統負離子技術的瓶頸,可以生成凈化力最強的小粒徑負離子。它無濾網無風機,主要是采用負離子自然擴散并主動出擊的方式工作,對室內空氣進行全方位凈化。
其中,生態負離子生成芯片是將壓電陶瓷負離子發生器和離子變換器的高度集成,不僅實現了生態級負離子的生成,而且極大的減小了負離子產品的體積,是目前全球最為領先的生態負離子生成技術。
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采用了納米技術制造的電觸媒材料富勒烯,最早為軍方控制,用于軍事領域,電阻幾乎為零,非常有利于電離子的游離析出,只需要微弱的電流就可以釋放出大劑量、高純度的負氧離子,同時沒有臭氧、正離子等衍生物的產生,是目前解決負離子生成系統產生衍生污染物最為有效的技術。
所以說,空氣凈化器發展到今天,才真正開始了以生態負離子技術為核心的超微凈化時代,也同時實現了世衛組織對潔凈空氣的定義和滿足人們PM2.5時代對超微凈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