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在中國老百姓中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電飯鍋就要買日本的,洗衣機、電冰箱就要買德國的。打上了“德國制造”標簽的家電產品,在中國市場總是能夠受到追捧。甚至有的狂熱粉絲不惜花費機票錢,千里迢迢親自跑到德國去購買。“德國制造”曾一度被中國老百姓奉為神話。
與普通老百姓不同,家電業的同行們更加關注的,今年8月底即將在柏林開幕的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這個國際消費電子廠商的展會從1924年至今已經有93年的歷史了。每年,全世界的消費電子產品的生產商、貿易商都會像馬哈魚回溯繁殖一樣帶著自己的新產品、新技術聚集到德國柏林,在大會上進行展示。今年,像創維、TCL等知名中國家電企業都會參加,并希望在這次展會上和全球其他家電企業進行交流、學習。德國能夠每年舉辦這樣的大會,可見“德國制造”在世界各國消費電子產品同行心目中的地位。到底這讓人趨之若鶩的“德國制造”名頭是怎么樣形成的呢?
“德國制造”的由來
為什么德國制造出來的產品都會被打上“德國制造”的烙印呢?這就要追溯到1887年,當時德國剛剛被普魯士所統一,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積極地投入到了當時的列強爭霸上,與當時的殖民地霸主英國產生了矛盾。再加上當時德國的工業水平還無法跟生產出質量高的產品,于是英國議會在當年的8月通過了一個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規定英國所有從德國進口的產品都要貼上“德國制造”的標簽,以此將德國的低劣廉價的商品和英國商品區分開來。由此,“德國制造”就在英國廣袤的殖民地上流傳開來,被世界所熟知。
“德國制造”的發展
如今,經過了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東西德統一這些大事件的影響,在20世紀70年代,德國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的經濟強國。西門子、奔馳、寶馬、拜耳、漢高等知名品牌成為了“德國制造”的新代表。現在,國際上聽到“德國制造”,想到的不再是低劣、廉價,而是優質、高精、先進。
“德國制造”的改頭換面通過了長期的歷史積累,他們在生產方面帶入了流程化的生產模式,將生產過程一步步地分解,細化成一個個的片段,然后按順序拼接起來。當片段細化到不需要人來操作的簡單程度的時候,就交由機器來代勞;為了更好地監控產品的生產,德國在每一個環節都有精確的測量環節,如果哪個環節出現了差錯,那么處在監控位置的人都能夠實時地監測到;此外,在生產線上,德國將簡單重復的工作交給了機器來做,實現了生產線的自動化;在工具應用上,德國發明了各種各樣可以適用于各種特殊場合的工具。除了對硬件上的重視,德國同樣也很重視人才的培養。一位有著多年工齡的老德國工程師,即使他沒有學歷,在工廠里依然是受到工廠高層領導的尊重和重視的。
經過技術上的層層改進和文化傳統上對制造業的支持,德國工業才能在德國統一后迅速地崛起,讓包括德國家電產品在內的德國工業消費品風靡全球。從那時起,“德國制造”在各國的消費者中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德國制造”4.0
2013年4月,德國政府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推出了德國“工業4.0”戰略,旨在將德國的工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中搶占先機。“工業4.0”戰略共用三大主題:“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在“智能工廠”方面,德國安貝爾格西門子智能工廠就是德國政府、大學和研究機構合力開放、基于互聯網智能工廠的早期案例。在10萬平方米的工廠里只有1000名員工,大多數設備都是在無人力操作下進行挑選和組裝。而工廠生產出了100萬件產品中,只有大約15件次品,這意味著西門子智能工廠完美地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
在“智能生產”方面,德國巴斯夫化工集團的凱澤斯勞滕工廠應用了射頻識別碼,在無線網絡的環境下,讓每一件產品都可以和生產機器進行“對話”。那么,產品和生產機器之間是怎么通過射頻識別碼對話的呢?原來,在凱澤斯勞滕工廠的每一件空洗手液瓶都會貼上一個射頻標簽,標簽會自動地跟生產機器進行通訊,告知后者它需要何種肥皂、香料、瓶蓋顏色和標記。客戶可以通過填寫網上訂單,對自己要買的洗手液進行個性化訂制。這樣,工廠生產出來的每一瓶洗手液都是與眾不同的。
德國在生產中更多地結合互聯網和智能機器人,全力推行著無人化和全自動化,正是現在的中國新型家電生產工廠正在走的道路。
中國企業里的“德國制造”元素
前文提到,中國的老百姓們也是對“德國制造”迷信到了一定程度。在2012年北京洪災時,還傳出了“青島無洪災是因為德國修筑的下水道”這樣的謠言。不過這也從側面看出,中國對于“德國制造”的經驗和技術是十分看重的。
1972年,中國正式和德國聯邦政府恢復外交關系。從那時起,中國和德國便正式開始了技術上的交流和相互的學習。德國提出“工業4.0”不久后,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對中國的制造業進行轉型。在這個大背景下,國內的企業已經不再只是滿足于引進和學習的德國的生產技術了。2015年,創維集團宣布正式收購德國高端電視機制造商美茲Metz,邁出了自己打開歐洲市場的第一步。這一舉措除了有利于創維打開歐洲高端電視市場外,還使創維能夠將美茲電視的技術和制造體系平移至自己內部,從而使創維擁有了德國的高端生產技術、尖端設計等“德國基因”。
創維和德國美茲電視的結合意味著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含有“德國制造”優秀“基因”的中國家電品牌在家電行業出現,這將更加有利于“中國制造2025”的升級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