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一份數據表明,受到日元持續貶值,以及中國的人工成本上漲,日本家電企業的海外生產成本優勢正在減弱,本國的家電制造產業開始全面回暖。有的日本企業開始利用日本國內工廠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對生產轉移到海外的舉動踩下急剎車。
換句話說,日本家電制造業開始回歸本土,轉換新的賽道。今年以來,日本家電企業從海外工廠購買產品的金額比一年半前減少13%,日本國內市場上進口產品的占比也在下降。這不是因為大量的外資企業搶占日本家電市場的份額,而是日本家電制造產業的全面回流和回歸。特別是選擇逐步減少在中國投資建廠的投入力度。
不經意間,過去30多年以來中國家電制造產業一直“引以為榮”的大規模、低成本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消失。接下來,面對全球的競爭對手,在沒有人口紅利、政策紅利,以及本土差異化競爭力的中國家電企業,又如何能夠繼續與外資洋巨頭們“硬碰硬”展開競爭?
來自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調查顯示,中國大中城市普通工人的月薪在5年間上漲20~30%。如果再加上原材料的成本、匯率的波動,以及物流成本等一系列生產制造成本的增長,中國家電制造產業的成本優勢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正在快速消失。事實上,這給很多中國企業的海外出口和貿易,也帶來不小的挑戰:必須要變“中國制造出口全球”為“中國家電全球制造”,才能適應和對沖不同國家和地區勞動力成本波動的沖擊。
日本家電產業的全面回暖,同時敲響中國家電制造產業發展的新警鐘,這到底是為什么?當前中國家電產業的轉型升級,能否激活新一輪市場需求和增長空間?最終,中國家電如何應對歐美日韓等企業的制造工廠回流潮,所引發一系列外部競爭環境和要素的變化?
隨著低成本制造從優勢變成劣勢,對于中國家電產業和企業來說,這絕對不是經營轉型、產品升級所能解決的問題,如當前從低端向中高端、從制造向創造。唯一可以突破的方向就是,徹底拋棄過去的道路,建立新的發展新跑道,構建新的差異化競爭力。
雖然當前勞動力等制造成本持續上漲導致的中國家電制造優勢下滑,但是中國家電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和供給優勢仍然非常的明顯和突出。如何利用當前的產業鏈優勢完成新道路的打造?這無疑需要各個家電廠商去探索并發現自己的活路。
同時近年來面對大量歐美日韓家電同行,中國家電產業還有一個競爭優勢,那就是我們正處在一個節節上升的通道,采取的是步步緊逼的進攻姿態,而且還敢于在家電產業的智能制造、科技創新等領域進行大手筆,大資源的投入。這與歐美日韓的防守姿態、保守打法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面對這一輪的外資洋品牌家電制造的“回流潮”,中國家電企業們考慮的問題,已經不是造幾款好產品、推動渠道的升級、或者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而是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對制造優勢、研發優勢,以及營銷推廣優勢等資源進行重組,并結合中國當前最為活躍的資本并購力量,進行各項生產要素的重組與再造。
相信,中國家電產業集體反彈的拐點,就在下一個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