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無疑為多年產能過剩的建材行業提供了一個消化產能、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良機。值得注意的是,建材行業中的建筑防水、鋼結構等細分行業,也將在轉型升級中存在著大商機。
消化產能過剩
2020年之前,要建設1000個國家級特色小鎮。除此之外,各省市也均有上千個特色小鎮在建設之中。如此大規模建設,其投資總額非常巨大,建設期也在10年以上甚至更長,這對建材行業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可以說,隨著大城市房地產業的降溫,特色小鎮將給正在進行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材行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去年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特色小鎮必須有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等宜居功能。要求補齊生態環境、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短板。這無疑是為建材行業提供了商機。
2017年5月26日,在住建部下發的《關于做好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在強調產業培育的基礎上,著重提到老鎮區的改造提升,要求申報鎮實施了老鎮區整治提升和發展利用工程,做到設施完善、風貌協調和環境優美。
僅以水泥行業為例。2016年,河北省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僅有50%左右,產能過剩非常嚴重,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其中,雄安新區所在的河北保定市2016年水泥產量在750萬噸左右,而同期保定市場水泥需求水平不足100萬噸。
而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有業內人士估計,未來20年雄安新區平均每年的水泥需求量在700萬噸至1000萬噸。
同理,京津冀城市群周邊的大量特色小鎮建設,將成為建材行業企業消化產能的巨大抓手。
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全國上千個特色小鎮將促使建材行業更好、更快地開發應用新技術、新產品,以適應特色小鎮建設對高品質建材產品的需求。
細分行業有大商機
未來,特色小鎮的建設不僅將會拉動巨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水泥、鋼鐵、陶瓷等基礎建材產品的需求,同時高規格、新概念的眾創空間等新特色小鎮內的新元素也將會擴大對新型節能、環保材料的需求。
福建省綠筑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逸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僅僅鋼結構這一細分領域中裝配式建筑的行業創新,為特色小鎮眾創空間、公共建筑等帶來的改變都將是顛覆性的。
蔡逸萍舉了個例子。建筑行業這十幾年從傳統混凝土設計,到現在鋼結構裝配式設計,再到“組合箱形鋼板剪力”等綠色建筑鋼結構裝配式結構體系,其優勢可以用一組數字說明:造價基本與傳統混凝土持平,抗震增強,工期快2/3,使用面積增加5%—7%平方米,地下室車位增加30%,公攤減少20%。
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將達到15%以上。到2020年,培育50個以上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同時,鼓勵各地制定更高的發展目標。
而上述技術可廣泛用于特色小鎮中的辦公大樓、學校、醫院、商業住宅、酒店等基礎建設項目。蔡逸萍預測,未來,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將成為特色小鎮的標配,而特色小鎮以其創新、開放的發展面貌示人,也一定會是綠色建筑在未來的引領者。
推動行業革新
可以預見,未來行業的革新成果將首先運用到特色小鎮等新型城鎮化領域。
以學校、運動場等公共建筑空間不可少的塑膠跑道為例,近兩年來,“有毒塑膠跑道”情況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接連出現,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而究其原因,便是劣質的塑膠跑道中混入有毒害物質。
相比而言,水性環保塑膠跑道則具有體系完備、原材料必須真材實料、無法造假等優點。2014年7月29日,中國上海第12屆全國學生運動會上鋪設的田徑跑道便是水性環保跑道。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化學建材行業協會防水分會會長、上海臺安集團執行總經理何家旭介紹說,臺安集團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綠色建材開發和綠色校園體系的推廣,并建立了實驗室,為環保塑膠跑道等新技術、新產品的落地提供支撐。至今臺安集團提供的水性環保塑膠跑道產成品參與施工的成功案例已經超過二十幾個。未來,這一創新成果將廣泛運用到特色小鎮等領域。
北京屋聯幫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蔣凌宏在接受采訪時認為,特色小鎮生態環保、宜居宜養的發展理念,是對解決“大城市病”、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等問題的探索。特色小鎮亦將是行業創新的試金石。建筑防水等傳統的行業企業只有在綠色生態、保溫防水、污水治理等節能環保方面通過吸收、引進國外先進的理念、設備和技術,轉型升級后,才能在特色小鎮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來源: 中國企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