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發展愈發趨于成熟的家電行業,多數企業都無法樂得輕松,內外兼施的壓迫感直接將規模化發展的路徑層層圍堵。

但隨著康佳對外發布2017年中期財報,總營收114.06億元,同比增長32.49%的向好勢頭,康佳本應暗自欣喜,但為何喜憂參半的情緒從財報中傳來?
有資料顯示,康佳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87.13萬元,同比增長140.53%,增速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能核準企業盈利能力的毛利率卻同比上年再次持續減少,減幅達3.3%。
對此官方給出解釋,由于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并且伴隨原材料價格上漲,所以主營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直接導致了其虧損。
但虧損的趨勢似乎并未使康佳陷入焦急之態,事實上,近年康佳白電的經營政策已經逐漸發生改變。在2016年間,其投入白電研發資金多達4000多萬元,超過以往兩年總和。
并且其白電事業部總經理于海曾談到,“在未來三年我們愿意進行更大的投入”。這表明了康佳在行業大形勢轉好之前將研發放置在了白電戰略的前位,也將白電部成本上漲,同比增長了2.83%的原因解釋了一番。
除行業大形勢不好以及戰略改換之外,康佳單空調一項發展也為白電整體趨勢拖了后腿。其空調發展曾因產業重組停滯過許久,于2014年底才重新恢復銷售。
彼時,市場狀況并不理想以及庫存遺留問題,將康佳空調品類的發展速度拖慢下來。而康佳也未對此做出有效調整,而是繼續擴大其冰箱銷售,使之占到總規模的75%,并未在短板處攻克難關。
綜上所述,康佳此時做出戰略調整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大,但未來的發展勢頭卻仍無法判定。面對身陷僵局以及白電三種主營業務相差懸殊的現狀,不知康佳這位“老大哥”要如何改頭換面參與新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