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連發兩款新品手機的小米,卻因其推出的空調產品而備受市場關注。
近日,有消息稱,小米宣布進入空調業,其剛剛發布的空調由美菱電器旗下的長虹空調代工。
對此,9月10日,長虹空調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長虹空調公司是美菱電器的下屬子公司,此次小米是直接與長虹空調公司合作。”他透露:“小米推出的很多產品,都是與長虹系公司合作,包括空氣凈化器、風扇、馬桶蓋、電暖器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推出的空調產品定位中高端,這將讓其與原本駐守這一領地的格力產生正面競爭。
小米旗下智米科技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不會輕易(對空調)降價,該款產品就是鎖定高端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小米賣空調欲走線上,而格力剛剛宣布與天貓合作,雷軍和董明珠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無論在空調還是手機產業,雙方均處于對壘位置。
小米產品多由長虹代工
近日,小米旗下企業智米科技發布空調產品,引發業界熱議。據了解,小米此次選擇的合作伙伴為長虹系公司,其空調產品由美菱電器旗下長虹空調代工。
不過,小米和長虹的合作,并不僅在空調產品上。長虹空調內部人士表示:“小米與長虹系公司在很多產品上都有合作,包括空氣凈化器、風扇、馬桶蓋、電暖器等。雙方合作方式,不是簡單的OEM,而是深度的ODM。”
兩年前,小米創始人雷軍與董明珠在針鋒相對之際,小米和美的走到了一起,雙方合作開發了一款空調,但最終并未開花結果。彼時,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公開稱雙方的合作為“兩個騙子在一起”。此后,小米轉移目標,將合作對象鎖定長虹。
而一直在轉型的長虹也有意在智能 家居 和人工智能領域加速擴張。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推出首款空調產品的當天,美菱電器也公告宣布擴張計劃,長虹空調計劃投資10.9億元實施搬遷及擴能升級項目,最終建設形成年產420萬套空調的生產基地。
對于雙方是否會形成競爭,他表示:“雖然小米多款產品均由長虹代工,但目前雙方不會形成同業競爭。小米主要走線上,長虹線下業務占比更高。”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直以來長虹有意通過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在線上尋求增量,而小米也急需在空調等家電產品代工上尋找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
格力地位遭多方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小米推出的空調定價不菲,鎖定高端市場,這將讓其與格力產生正面競爭。
有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空調占有率方面,格力以44%位居榜首,其次是美的和海爾。而在高端民用空調市場,格力和美的更是分食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不過,對于高價,智米科技CEO蘇峻此前給出的說法是:“空調我們絕不是一個產品,我們放出這個產品是先打一張牌”。也就是說,這僅是小米推出的定位產品,此后小米將推出更多型號和款式的空調產品。
對于是否會降價,智米科技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不會輕易降價,該款是形象產品,意味著小米空調目前定位高端。”
四年前,董明珠和雷軍的一場賭約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彼時,董明珠和雷軍頻頻同臺,而近幾年,兩人卻很少同框,改為默默地暗中較量。
不過,此次小米出售空調產品的渠道仍將以線上為主。而線上此前恰是格力的短板,也是格力近幾年在加速布局的。
“空調屬于大家電,重安裝、重物流、重服務,重資產,而小米一直走的是輕資產模式,其進入這一領域會首先選擇在線上進行銷售。事實上,像空調這類大家電產品,線上銷售遠遠小于線下,因此,短期內小米空調銷售量并不會太大。”家電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
他認為:“智米做空調成功的概率,和格力做手機成功的概率是一樣的,因為它們跨界的邏輯是一樣的,面對的市場環境也高度相似,結果一定相似,或許兩者都很難成功。目前小米空調暫時不會動搖格力的價格體系。”
在產業經濟觀察家洪仕斌看來,小米做空調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目前在空調領域,美的對格力產生巨大威脅,去年在整體銷售額方面,美的已大幅超越了格力,雙方市場份額拉近。而此時小米來攪局,多方沖擊或對格力空調的銷量增長產生影響。市場上,未來購買空調的主力人群將是90后,雷軍此次能否發力成功,推出的空調是否定位清晰,將決定小米空調對現有市場格局的影響力。”來源: 證券日報 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