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廣東省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2016年我省建材產業發展基本和全國水平保持一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呈現筑底回升、穩中向好勢頭,主要產品生產增速平穩,價格理性回升,經濟效益持續好轉,發展質量有所改善。
生產銷售增長利潤回升
2016年全省建材(未含建筑用五金)完成工業增加值1427.2億元,同比增長5.6%,比上年減少4.2個百分點,比全省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率多0.7個百分點;工業銷售產值5495.9億元,增長4.9%。利潤總額312.9億元,增長10.6%。
據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廣東省建材行業主要產品產量除陶瓷外均有所增長,其中,石灰石6372.1萬噸,同比增長8.2%;水泥15078.6萬噸,增長1.7%;水泥熟料9000.9萬噸,增長9.2%;平板玻璃9276.1萬重量箱,增長13.5%。值得一提的是,鋁型材、不銹鋼、塑料管材等裝飾裝修類材料運行情況良好,比上年度有較快增長。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中,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4.4%,五金、電料類增長12.6%。
不過,協會工作人員也透露,主要產品出口下滑,2016年全省建材產品出口額140.9億美元,下降24.3%。其中,建筑衛生陶瓷出口額占42.4%。
廣東是陶瓷出口大省。據廣州海關數據統計,2016年1-12月我省陶瓷產品出口總量為1300.2萬噸,同比下降9.4%;累計出口額70.2億美元,下降19.7%。其中,建筑陶瓷出口1157.2萬噸,出口額31.0億美元;衛生陶瓷出口36.9萬噸,出口額11.0億美元。
水泥陶瓷行業趨勢向好
梅州市是水泥和陶瓷生產大市,針對梅州的特殊情況,省建材行業協會預測,由于受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影響,2017年水泥需求或波動不大,與2016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去產能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及階梯電價的具體政策措施的落實,將加速落后產能的退出,有助于水泥行業整體經濟效益提升。未來玻璃、陶瓷及建筑裝飾裝修材料需求將審慎樂觀。
該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沒有根本緩解,供給結構仍待優化,國際市場需求疲軟,行業回升勢頭仍不穩固。該協會首席專家吳一岳表示,廣東省的建材行業,不論是產業規模,還是產品的種類和品質方面都一直位居全國前列。不過,在建筑陶瓷方面,全國陶瓷產業先進的技術和品牌,均主要聚集在珠三角一帶,如梅州市的陶瓷只在日用陶瓷方面存在一定規模,在全省占比不大。
協會報告指出,陶瓷行業市場供需失衡矛盾更突出,競爭日趨激烈,將加快洗牌,落后的企業面臨淘汰,優秀的企業把握好機會將進一步發展。針對梅州的陶瓷產業,吳一岳認為,企業對品牌塑造和節能環保的自主性將進一步加強,短期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加大投入進行環保、節能設施的升級改造。干法制粉、原料集中制備等先進工藝技術的應用加快推廣,將總體提高行業運行的效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