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業一致看好定制 家居 ,在部分上市企業 報表中,定制 家居 的利潤率一直為行業所稱道,甚至很多消費者和跨界企業認為,定制家具一定存在暴利,行業平均毛利潤50%以上。
事實情況卻是,定制 家居 企業和經銷商一直說著自己幾乎無利可圖,這是一個很怪異的事情,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定制 家居 行業到底是不是暴利行業呢?它們成本構成是什么呢?

一、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成本構成
出廠價格
直接生產成本(包括生產材料,生產人工,車間制造費用)的基礎上要加上28%間接費用(用于水電費2%、房租10%、機器損耗、輔助耗材3%、管理人員工資及招待、出差等管理費用10%,稅費3%)。
包裝加固和運輸環節的費用
包括外框架加固材料加人工、整個運輸環節費用(物流從周邊地區運送到市區集散地、市區集散地到客戶樓下、從樓下搬運到客戶家里并負責安裝單件產品等實際費用)。
家居 廠商提供售后服務的成本
如果 家居 廠商提供售后服務,比方客戶購買的實木 家居 由于受天氣,濕度等影響出點小問題很正常,您打電話工廠上門維修,這些也會產生費用,那么服務有了保障但是費用也會上升。
明星代言費用
十幾年前一線明星的代言費在30萬元左右,近年隨著各行各業爭相請代言人,明星代言費已經水漲船高,少則幾十萬,多則過千萬。其中,幾十萬一般只能買明星的肖像權。
參展費用
規模較大的家具展會參展費用,空地近千元每平方米,標準展位不到9平方米,費用過萬,除了場地,還有宣傳、運輸等等其他成本,企業參加一次大型展會,通常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二、定制 家居 產品的利平均利潤偏低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稅源報表統計數據測算,選擇山西、山東、廣東、黑龍江、重慶、甘肅等6個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省市,對各行業平均利潤率進行測算,其中娛樂業利潤最高。
從定制 家居 品牌公司來看,毛利30%-50%在行業內是比較正常的,但是,毛利高并不代表利潤豐厚,定制 家居 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僅有3-5%。
從2017年 家居 行業半年報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最受關注的是盈利能力,綜合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凈利率、ROE這幾個指標來看,金螳螂、紅星美凱龍、老板電器都是能賺錢的公司。
從營業收入來看,金螳螂以94.98億元拔得頭籌,營收水平是第二名紅星美凱龍50.71億元的近兩倍。而航標控股2017年上半年營收僅有2.11億元,排在末位。
紅星美凱龍以20.4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排在該項首位,將其他 家居 選手遠遠甩在后面,金螳螂以8.96億元排在第二,也比紅星美凱龍少了近12億元,凈利潤最低的是航標控股,虧損0.59億元。
三、高價值產品的高利潤哪兒去了?
1、 家居 產品重復消費頻次低,回頭客少
家具屬于耐消品,使用周期長,一般家庭將家具買回家家后都可以持續使用數十年,因此回購的機會很少,并沒有像服裝行業或是其它行業所謂的“回頭客”。
2、大賣場銷售模式使得租金成本高居不下
建材家具景氣指數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家具建材賣場累計銷售額為12481億元,同比上升0.11%。
但利潤沒有增長,甚至還有下降,是由于其他渠道削弱了賣場影響,利潤增長幅度不夠大,同時建材家具賣場的過剩又大大增加了家具行業的成本。
3、專賣店運營費用持續增加
泛 家居 企業的營銷成本包括物流成本、賣場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廣告促銷費等,由于通貨膨脹率的存在,中國泛 家居 企業的營銷成本在不斷增加。
其中賣場租金的持續上漲,致使經銷商的利潤被壓縮,尤其是一些中高端賣場租金高企,讓很多經銷商望而卻步。
有人總結定制 家居 兩個特點:第一是暴利,從出廠到最終消費者手里,大概要加價好幾倍;第二是薄利,這個行業幾乎都不賺錢,工廠、經銷商、賣場都無利可圖。單純從生產成本的角度來說家具并不貴,但租金等各種成本占比很高,因而使價格背離價值本身。
四、費用消耗在哪些地方?
隨著外在環境壓力的日益增大,這種豐厚的利潤的確也在經受很多挑戰,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很多企業要么借助技術、管理或市場創新,要么利用市場不規范的漏洞,通過偷工減料、夸大宣傳、稅收不規范、非法用工等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變手段,還是能夠曲折地實現以上“超額利潤”的。
定制 家居 經銷商還可以通過“飛單”,掛羊頭賣狗肉,這種手段實現較好的利潤,但這是背離經營價值的,是不誠信、卑劣的市場行為。
費用消耗在營運過程
以經銷商門店為例,一套全屋定制家具假設銷售價格為4萬元,按行業平均毛利50%即有2萬元,賬面上看是成立的,但是后續的費用是這樣構成的:
運費占銷售額的3-5%,即這套柜子的運費約1200-2000元;搬運費用約1000元;安裝費用約2000元;回訪及禮品200元;銷售設計店長提成共計5-8%,約2000-2500元。在未計算房租及人工工資情況下,費用已經達到近8000元。
定制家具行業還有一個行業特點,叫做出錯率,通常情況下,一次安裝合格率100%的可能性很小,導致每個單都會出現售后補單,造成上門二次、三次安裝,售后賠償,等等,損失不可估算。
表面上看,銷售時確實擁有50%毛利率,但是在渠道費用、店面費用、運營費用(安裝售后)這三方面即已經吃掉了30%的毛利,核算下來,很多訂單的毛利僅僅維持在20%。
這就是經銷商層面的高毛利、低凈利的根本原因。定制家具行業知名品牌尚品宅配以60%高毛利,3%的凈利,成為這種狀態的典型代表,因為高昂的賣場租金、設計師為主導的終端、龐大的線上推廣費用將利潤層層吃掉了。
自建渠道和終端是否可行?
有人說,如果定制 家居 行業也有“格力”、“海爾”、“美的”那樣的大型企業,賣場一再強勢的話,完全可以自建渠道嘛,何必受人家的氣呢?
首先,定制 家居 行業是低關注度,高參與度的行業,這決定了打造一個全國性強勢品牌有較大的難度。目前渠道建設上比較有特色的是以歐派為代表的大 家居 模式,比如哈爾濱歐派一萬方的旗艦店,脫離對賣場的依賴,背后則是品牌的強勢;第二個是尚品宅配的“SM”商超模式,與強勢的大賣場(如萬達)合作,提高品牌呈現頻率,以O2O模式引流,獲得更大的客源抓取,更好更便捷的終端體驗。
第二,定制家具企業體量偏小,自建渠道難度大,這實際上是對定制企業實力、品牌等全方位的考驗。
品牌廠家小,賣場實力大,對消費者有哪些潛在不利之處呢?首先是行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多,短期行為多,競爭規則容易紊亂,消費者經常無從選擇,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低行業集中度也意味著低市場效率,企業很難通過壟斷賺到超額利潤,也很難通過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去消化成本,同樣的家具,消費者往往可能要掏更多的錢去購買;最后是渠道商可能會趁機“越俎代庖”,不再安于流通的角色,甚至把自己打扮成品牌商,在定制 家居 產品的出廠價上,再狠狠地加一把價,讓消費者口袋里的錢更加不值錢。
五、高毛利、低凈利的原因
一是定制 家居 企業經營管理的低效率。而要提高行業效率、企業效率,根本還在于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市場集中度,進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二定制 家居 因為是個性定制,非標定制,既然不是標準化產品,就很難實現規模化、工業化,只有大規模工業化才能更好的降低成本。
三是服務鏈條,定制家具企業及經銷商端,服務流程長,環節多,而且都是專業活,從很大程度上對人的依賴要求高,人才的經營成本上升較快。
了解以上經營特點,給做定制家具的從業人士們會有更多啟發,如何通過快速培養專業人才、標準化產品及終端,更好復制優勢,快速上量才是定制家具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