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直接影響營商環境,激發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在“廚具之都”浙江嵊州,嵊州市局不斷加快職能轉變,打好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的組合拳,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地,在管理和服務上為廚具行業發展提供支持,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三年前的嵊州廚具行業曾面臨著“為他人做嫁衣”的行業之痛。“嵊州‘廚具之都’名氣很大,集成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65%以上,整個行業集聚度高、規模大、技術成熟,但在全市近200家企業中品牌企業卻很少,很多都只是替名牌企業貼牌加工,年銷售上億元的寥寥無幾。”嵊州廚具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曉鐘告訴記者。
面對嵊州廚具行業“跑龍套”的尷尬現狀,如何從稅收角度為企業“強筋健骨”,無疑考驗著稅務機關的智慧和能力。“簡政放權”是國稅部門轉變職能的先手棋,也是“放水養魚”增強廚具企業活力的第一步。嵊州市局在推行廚具行業自主管理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放”上突破,一方面,深化部門聯動,拓展廚具行業“證照聯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簡政放權,細化和規范其他權力事項,分批取消108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建立“一人一窗一機”國地稅聯合辦稅模式,設立“最多跑一次”兜底窗口,納稅人大廳辦稅平均等候時間7分鐘,同比下降50%。另一方面,減少無重大涉稅風險稅務檢查,堅持先審批后進戶,建立稅務干部進戶動態監督體系,消除進戶檢查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充分信任和尊重納稅人,事前審核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有效避免多頭執法、重復檢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地激發廚具企業創業創新的動力、活力和潛力。
簡政放權消除了廚具行業發展“路障”,但“放”的核心不是放任,而是通過放管結合把企業管好,培育企業健康發展。為此,該局在提高廚具行業稅收監管的精準性上發力,通過梳理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綜合產品廢料、各工序耗電等情況,科學設計了廚具行業稅收征管分析監控模型。與此同時,國地稅聯合開發數據信息平臺,聯合開展廚具企業實地走訪,將217家已走訪企業的生產經營、產品結構、用電、用貸等60余項指標錄入平臺,并對照行業模型及稅負率、銷售利潤率、能耗比等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測算,建立日常分類分級管理和監控臺賬,逐戶分時反映稅源變動情況,實現“無差別管理向風險管理、經驗管理向大數據管理”雙轉變,加強了廚具行業“以電控稅”監管,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放”到位了,“管”的責任擔起來了,跟進服務必不可少。“稅務部門服務企業的重點就是加強稅收輔導,不折不扣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人才激勵、高新技術等稅收優惠政策,讓企業享受到改革紅利,增強‘造血’機能。”嵊州市局負責人一言概之。今年來,該局將廚具行業作為優先服務對象,將全市劃分為7大網格點細分37個小網格,由國稅23名、地稅23名、鎮街40名干部組成調查服務團隊,深入推行稅收網格化服務,面對面為廚具企業開展稅收宣傳和輔導,讓納稅人對稅收優惠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輔導企業釋放涉稅風險。建成1個24小時自助辦稅區和2個國地稅聯合辦稅廳,推廣浙江國稅APP和網上辦稅平臺,落實涉稅業務“省內通辦”,對7大類28項203個辦稅事項實行全省通辦,使稅收服務更具獲得感。
“稅務部門‘放管服’既減輕納稅人負擔又規范管理,企業更有清晰、明確的底氣,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主業抓轉型升級。”浙江帥豐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商若云信心十足,目前企業股改上市步伐緊鑼密鼓,總投資10.5億元的帥豐廚具生產線項目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形成年產40萬臺智能化高效能集成灶生產能力,打造國內最大的集成灶生產基地。
在稅收政策和服務的助力下,嵊州廚具品牌建設也在快馬加鞭中。“公司已和林志穎續簽了三年合同,同時在央視、省臺、互聯網媒體密集投放廣告,聯動1900余家專賣店線上線下開展品牌攻勢,預計今年投入宣傳推廣費用超3500萬元。”浙江億田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光透露說。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了“億田”“帥豐”“森歌”等一批全國知名品牌,行業坐擁有效發明專利10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1600多項,打響了“集成灶嵊州造”的美譽度,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的成功之路。
放、管、服的環環相扣促進了嵊州廚具行業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目前嵊州市共有廚具及相應配套企業330余家,規上廚具企業從三年前的近20家增加到40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專利示范企業8家,新增年銷售超5億元企業2家,5家企業榮獲中國廚衛創新設計大獎,4家企業完成股改,2家企業正在籌備主板上市,30多家企業投入15億元啟動“機器換人”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轉型升級,嵊州廚具已成為浙江省首個驗收的國家級質量提升項目。今年1至8月份嵊州廚具行業稅收同比增長67.45%,迎來了新一輪“點火騰飛”發展浪潮。(來源:嵊州市國稅局 沈盈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