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定制家具越來越受到市民青睞,各種消費投訴也開始層出不窮,市工商局“智慧315”消費維權平臺頻頻接到此類投訴。因為定制家具目前缺乏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所以市民們在選擇定制家具的時候還是要多加謹慎。
投訴1
延期交付
消費者一等再等
家住樸園上觀的市民李先生投訴說,他在市區一家 家居 建材市場定制了家庭裝潢所需的門窗,錢款早已經付清,可是到了約定安裝的時間,商家卻稱還沒有做好,讓李先生再等一等。可商家一拖再拖,致使李先生的 家裝 工程進度一再延期。李先生要求商家辦理退貨手續并作一定的經濟補償,遭到了商家的拒絕。
市工商局“智慧315”消費維權平臺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定制類產品從下單、設計到生產需要一個過程,商家與消費者都是通過訂貨協議約定安裝時間及違約責任。當商家未按時提供貨物時,往往拒絕支付相應違約金,推卸自身責任。對于這起糾紛,只要雙方在合同上寫明了具體的交貨安裝時間,而商家并未能按時交付的,即商家已經形成違約。經協調,消費者和商家同意按照合同繼續履約,對于延期交付安裝造成的損失,商家同意補償2萬元。
投訴2
定制報價
小附件有大貓膩
在目前的家庭裝潢中,消費者選購的定制家具中大多數為衣柜和櫥柜。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消費者對定制家具報價方式的不了解,暗設陷阱欺騙消費者。還有些商家在報價時故意不報定制家具所使用的附件價格,等到安裝時再要高價。
市民孫先生繳納6000元定金在某知名櫥柜商家預定一款歐式櫥柜,該商家銷售人員計算櫥柜價格為3萬元。等到孫先生家廚房安裝好水電和瓷磚,找到櫥柜商家要求上門測量時,商家卻提供了一份3.5萬元的櫥柜報價。孫先生質疑前后兩份報價相差5000元,商家卻解釋稱,因首份報價只包括柜體、板面和臺面,未包括鉸鏈、碗籃、調味籃和煤氣包管等五金附件,致使最終報價多了5000元。
孫先生表示,該商家銷售人員未對櫥柜計價方式解釋清楚,現超預算難以接受。最終經調解,雙方各退一步,將櫥柜成交價定為32500元。
投訴3
定制家具
退貨不易、維修困難
對于定制家具而言,完成送貨、安裝并非萬事大吉,若消費者發現定制的家具與樣品不一樣,家具使用一段時間后變形或出現損壞情況,就需要找商家進行維修甚至退貨,有很多消費者在與商家溝通售后服務問題時遭遇麻煩。
家住丹徒新城的舒女士投訴說,定制衣柜送到家安裝后發現,與原先在店里看到的不一致,樣品衣柜上是有圖案的,但安裝的衣柜卻沒有。另外衣柜使用一段時間后表面開始起皮,找到商家要求退貨,商家不予理睬。
丹徒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投訴后,與商家取得聯系。商家表示,定制的衣柜并不是不想給消費者退,只是如果一旦將定制衣柜退回來就沒多大用處了。最終,在丹徒區市場監管局的協調下,商家同意為消費者修復衣柜并作一定的補償。(陳紅生施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