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企業以健康科技等為切入口,紛紛推出智能“小”產品,試圖在智能 家居 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分一杯羹。
青島本土企業研發的光能抗菌防霾窗,將紗窗與空氣質量實時監控儀、手機客戶端組合。在一臺黑色的長方形儀器上,過濾后的室內空氣指數 (溫度、濕度、PM2.5、PM10)一目了然,同步點開匹配的手機客戶端,無論身處何地,家里的環境空氣數值盡可掌握。用納米纖維材料制成的光能抗菌防霾窗擺脫了單一的空氣凈化器功效,即使全天開窗,也能讓室內空氣清新、自然。
“一個小風機、4層防護濾網、一個小電機組合成的小體積、輕便式的智能口罩一上市,僅兩個多月時間就賣出15萬件的銷量,著實讓人吃驚。”北京智罩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本屆電博會上推出的是改進版的智能防霧霾口罩。經改進的防霧霾口罩,濾芯更換時間延長至3個月。且在同步配套的客戶端上,可顯示濾芯的使用壽命。
除了“科技防霾”產品,一些初創企業也瞄準了智能飲水機、智能心電記錄儀、智能電飯煲等產品。上海一家企業帶來了 “物聯網智能直飲水機”,在家里安裝直飲水機設備后,用戶可在手機端實時監控查詢水質、濾芯、設備等信息,一旦出現異常,數據可同步直傳至用戶和廠商后臺,由廠商出具問題解決方案。
智能 家居 仍處于起步階段
互聯互通程度低也在制約著智能 家居 發展。目前絕大多數所謂的智能 家居 是通過互聯網通信技術等智能模塊的添加,來滿足用戶需求。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電腦、手機、Pad進行預約、定時等簡易操作,交互形式單一且單向。另外市場上的智能 家居 產品缺乏統一標準、接口和協議,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之間做不到互通互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同一個品牌的產品可以共用一個APP,但各個品牌之間是隔離的。
硬創互聯智能公司市場總監龔丹認為,智能硬件的應用不過是這兩年的事情,APP應用也僅僅是第一步,現在只能稱為半智能。真正的智能能夠模擬人的思考并與人進行交互,而目前市場上這類純智能產品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