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的蓬勃發展,建筑陶瓷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規模以上建筑陶瓷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2010年的2,302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354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3.60%;同期國內建筑裝飾工程總產值從2.10萬億元增長到3.39萬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0.05%。
規模以上建筑陶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從行業整體格局來看,瓷磚市場品牌林立,市場集中度較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建筑陶瓷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顯示,截至 2015年10月,我國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萬元及以上)建筑陶瓷制品企業數量為1455家, 2014年規模企業戶均營收為3.07億元。
從零售銷售額來看,我國瓷磚第一大品牌東鵬零售額約為57.7億元,對應市場份額約為1.74%,前十大品牌合計零售額約為326.3億元,份額合計約為9.85%,此外CR4和CR8指數分別為5.83%和8.86%,顯示瓷磚市場極為分散。
2013-2015年東鵬、蒙娜麗莎、 歐神諾營收
瓷磚市場內部則為分級競爭結構,呈現明顯的金字塔格局。根據產品零售價的不同,瓷磚市場由下至上可以大致分為大眾市場、中端市場和高端市場三大細分市場。從大眾市場到高端市場,隨著產品單價的上升,細分市場規模減小,而品牌屬性增強,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也有所減弱。
規模方面,三者分別占市場總量的40-50%、30-40%和20%左右。市場集中度方面,高端市場集中度明顯高于行業整體水平,2012年高端市場CR5達到33.4%,同期全部瓷磚市場的集中度僅為6.8%。
高端、 中端和大眾市場規模占比
建筑陶瓷產品發展趨勢
建筑陶瓷產品的薄型化可以從源頭上降低建筑陶瓷生產所耗用的礦產資源和能源,對解決建筑陶瓷行業耗能、排放問題有重大意義,能夠推動我國建筑陶瓷行業向著綠色化、節能化方向發展,也是實現建筑綠色化和輕量化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國家持續鼓勵、扶持具有節能、節材、輕質、堅固特點的陶瓷薄板等新型薄型化建筑陶瓷材料的發展,陸續推動了《陶瓷板》(GB/T 23266-2009)、《薄型陶瓷磚》(JC/T 2195-2013)等標準的制定和修訂,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成熟。2015 年12 月實施的新版《陶瓷磚》(GB/T 4100-2015)標準,首次對傳統干壓陶瓷磚的厚度進行了限定,這將推動國內薄型化建筑陶瓷產品大規模增加。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的鎖定并捕捉到它。以上是前瞻產業研究院對建筑陶瓷行業相關分析,如果您還在為行業其他問題感到困惑,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專業研究人員為您提供正確的競爭和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