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17年已經落幕,但如何從過去的一年成長、變革、挫折、失敗中找到2018年發展的新動力、新方向,成為不少家電廠商關注的熱門話題。
這一年,處于轉型中的家電廠商也曾遭遇很多不開心的事情,也曾聽見同行感嘆競爭殘酷,抱怨市場不好,消費者難搞。然而,也有一些新的消費利好頻頻出現,一些新興品類也帶來了不錯的商機。總體來說,這個行業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其實也沒那么糟糕。
轉型變革、驚心動魄,這一主線貫穿2017中國家電產業發展的全年,圍繞轉型、多變的中國家電業也呈現出差異化的特征,這些趨勢和特征可以用以下流行語進行概括。
1.消費升級
今年所有家電廠商言必提“消費升級”,甚至把高端化轉型、產品結構調整等舉措都歸功于消費升級的推動。消費升級最主要的特征的是,經濟水平提升刺激消費觀念的轉變和對品質產品的追求。再加上政府為刺激消費而大力支持各部委推動消費升級的工作。
因此,目前中國整個社會消費正在加速從生存型消費轉向享受型消費、發展型消費,步入加快升級的新階段。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家電市場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新興家電涌起,如洗碗機、破壁機、干衣機、掃地機等迎來爆發式增長元年,市場增長率均在100%以上;第二,傳統家電品類高端化趨勢明顯,并出現結構性漲價。
比如空調前三賣點是空氣凈化、智能控制、節能環保;洗衣機前三賣點是健康除菌、智能操控、洗干一體。而電視的前三賣點是人工智能、超薄、時尚設計。可以預見的是,2018年高端化家電將迎來市場普及,而結構性漲價也成主流趨勢。
2.人工智能
2017年是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一年,也是家電企業加速推動以人工智能撬動產品創新迭代的元年。在家電行業,從電視、空調到冰箱、洗衣機、廚電、小家電等單品的人工能升級;同時,從家電產品之間的互聯互動,借助人工智能加速智慧 家居 的成套方案落地。
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當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我國人工智能的進一步加速發展奠定重要基礎。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創新上,中國僅次于美國穩居世界前列。
各大家電企業也看準人工智能的機會,紛紛投產人工智能產品。機器人、智能音箱、無人駕駛、智能 家居 等逐步走進消費者視野。在家電領域,人工智能被家電企業奉為走出增長困境的“原子彈”,其中以人工智能電視最為活躍,而人工能空調和冰箱后勁最強。可以預見,2018年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家電走進普通家庭。
3.新興零售
2017年零售渠道多元化、多業態引爆的元年,一大批新興零售加速改造傳統零售體系,不只是實體店,還有網店。從阿里的新零售、蘇寧的智慧零售、京東的無界零售,還有大量無人店、無人貨架等持續井噴。
與當年電商網購憑借低價格手段的崛起不同,新興零售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驅動下,將電商和實體店進行立體零售的整合,重塑零售業態的人、貨、場關系。一方面,阿里等電商平臺大規模向線下滲透;另一方面,實體店商業的價值更加凸顯。
可以看到,2018年中國的零售將呈現更加多元、更多消費場景、滿足更多層次消費人群等特點,線上線下聯動,渠道也開始變得多元多樣。而唯一不變的是以用戶為中心,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這就要求產品商和零售商重構一套以經營消費者為核心的新模式。
4.共享家電
共享單車的興起將共享經濟帶入人們的視野。2017年以,共享經濟更加發展壯大,涉及的行業也不斷增加。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家電……種種創新超乎人類想象得蔓延著。最成熟的是共享洗衣機,隨后則是共享冰箱、共享空調、共享電視等,每一件共享家電的出現都在考驗著人類的腦洞。
共享經濟本質是公眾將閑置資源通過社會化平臺與他人共享,進而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這本身是一種有益的經濟模式,但往往也被過度解讀而成為雞肋。有些共享產品的確方便了大眾,但有些卻是一種輿論造勢工具。
就共享家電而言,其輿論價值就大于實際的商業價值。當前市場上一系列共享家電的商業本質,還是傳統租賃模式,即將家電產品不是賣,而是租給客戶,然后收取相應的押金和租賃費,只是被包裝成共享經濟的馬甲。
5.專利新戰
2017年家電商業競爭出現一種新型競爭手段,即專利戰。最先引起關注的是空調業專利訴訟,先是格力分別向美的、奧克斯發起專利訴訟官司,指責兩家企業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隨后美的、奧克斯發起反擊,三家企業圍繞專利訴訟金額突破2億元。
空調巨頭的專利戰硝煙彌漫到黑電領域,夏普先后對海信提起品牌商標和音頻技術專利侵權訴訟,然后海信反擊其多達十幾款在中國國內銷售的電視機產品侵犯海信發明專利權。相信,類似的專利戰還將在冰箱、洗衣機、廚電等領域陸續引爆。
繼價格戰、營銷戰、服務戰之后,專利戰作為一種新型戰役在家電企業之間頻繁上演,這將是更高級別的商業競爭。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家電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在全球市場取得話語權就必須建立核心技術,擁有專利等持續升級商戰過程中的手段和工具。
6.場景營銷
在消費升級和新生代消費群體崛起的大背景下,家電業沿襲30多年的導購、推銷式營銷愈發難以打動現在的消費者。基于場景的體驗式、生活化營銷方式,正在成為家電廠商新博弈的“戰場”。
近年來,國美、蘇寧等大賣場,將原來單純的賣貨柜臺改造成各種生活場景和品牌體驗區,如烹飪體驗館、虛擬廚房、3D影音體驗專區、現代家庭真實體驗區、未來書吧等,由原來的商品交易場景轉換為商品應用場景。同時,海爾等家電企業通過空調吹白毛巾、一杯水,洗衣機立香檳塔、豎硬幣等場景試驗展現家電產品的性能;方太、老板則經常舉辦烹飪、美食聚會;奧克斯、美的以年輕人喜歡的慢跑運動為用戶打造體驗場景。
場景化營銷的根本是以用戶為中心,從人群出發尋找結合點,為受眾量身打造合適的營銷方案,才能產生引發共鳴的效果,實現在娛樂和體驗中實現銷售。可以預見,家電營銷環境正脫離低價叫賣時代,進入有趣的故事和場景化體驗,才是吸引用戶流量的新魔方。
7.互聯網隕落
互聯網電視以幾乎全體陣亡的慘境結束2017年。曾經帶頭大哥樂視經歷欠薪裁員、資產凍結、員工持股瞬間清零、富豪老板一夜變老賴等重重打擊;暴風曝出凈利潤下滑嚴重,年初設定200萬銷售計劃沒完成;微鯨被曝虧損十多億,被經銷商斥責曾經承諾全部不兌現;看尚也被曝出經營不善帶來的裁員降薪、拖欠供應商貨款等問題。
互聯網電視雖然沒有“大面積陣亡”,但超過八成以上互聯網電視企業日子并不好過,投入驟減、成本激增、虧損持續卻是事實。對于2018年市場競爭,互聯網電視品牌注定還將是冬天繼續,難以再現曾經的增長。最根本原因在于,大量互聯網企業只是在市場上頻頻只刷存在感,步子賣的太大,只顧短期規模卻沒有持續練內功,缺乏“自造血”經營能力。
隨著現存互聯網電視品牌全面轉型,拋棄以內容補貼硬件的創新模式,轉而以好產品、好內容、好體驗,以及精細化經營滿足用戶需求,這既是回歸也是新生。
回首來時路,砥礪再出發。2017年中國家電廠商的榮辱成敗都已成為過去時,無論是喜是憂也都已成事實定論,最關鍵的是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重整旗鼓,繼續前行,迎接已經開啟的2018年市場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