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是一個有跡可循的行業,從風格上來看,輪廓是很清晰的,從傳統實木到歐式、美式、韓式、地中海、簡美、小美、新中式、北歐、意大利軟體、意大利ceccotti,從奢華到簡約,從復雜到精致,這背后是消費者品味和審美的提升。
2013年,是這個五年的起點,也是板式家具,韓式家具在國內一二線市場的終結。這一年,國內的高價床墊行業,由“國產”交棒到了“洋品牌”。
經過了幾年的市場培育,“洋品牌”的身份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具有更強的品牌溢價。
2014年,地中海家具進入白熱化的狀態。板式家具在一二線市場的消失,地中海家具成為了替代品。這一類的家具,具有價格低,相對有點小品味的特點,是城市里的入門級“小資青年”的選擇。
剛步入社會,手上資金緊張,在父輩的資助下買了房子,購買家具的預算不多,又需要一些小品味、小情調的家具,這個時候,地中海類家具剛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所謂的地中海家具,是選用較為便宜的木材,例如松木作為主材,通過大膽的色彩的運用,讓家具有些性格的家具。
2015年,繼地中海家具之后,簡美、小美家具,開始成為市場的主流。無論是地中海、簡美、小美,還是后來的北歐家具,開始的時候都是小工廠在做,后來傳統的大廠,也進入戰局。一旦傳統的大廠跟進某種風格的時候,基本也是某種風格的倒計時。
2016年之前,尤其是2015年,對于設計品牌來說,是壓力山大的一年。2016年設計品牌,尤其是在華東地區迎來了春天。很多人形容行業變化的時候,很喜歡用“一夜間”,這個詞確實是道出了設計品牌在2015年到2016年的變化。
但整個的轉變,并不真的是“一夜間”的事情。這背后是長三角經濟的快速發展,江南地區的人文氣息,領先的審美和品味,還有8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有著重要關系,而這些因素是經過很漫長的時間才發生作用的。
2017年,北歐并沒有真正在國內流行起來。一方面,北歐可以借鑒的,就是六七十年前的幾把椅子,不成套系,很多國內所謂的北歐風格的家具品牌,都是漢斯.瓦格納的椅子搭配意大利ceccotti家具混在一起,才夠一個完成的家具店的家具。
另一方面,是北歐的家具比較纖細,大多是白橡木的木本色,價值感不強,現階段很難賣得起價格。所以,現在的北歐風,主要是在電商平臺上刮,并間接成為了國內小眾的電商品牌的設計基調。
2017年,高價床墊、定制家具、新中式、設計品牌的競爭都很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