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亞圣象 家居 產業園蘇北基地年產50萬立方米刨花板項目在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運河宿遷港產業園隆重舉行了投產儀式。據悉,這是大亞集團在全國范圍內投資興建的第九條人造板生產線,更是關鍵主體設備引進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地的國際一流水平生產線。在項目全負荷運轉后,預計年銷售額為7億元,年稅收約為4000萬元。
據悉,該項目由中國民企500強大亞集團下屬的大亞圣象 家居 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規劃占地約800畝,計劃總投資約20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50萬立方米刨花板項目屬亞洲最大,二三期計劃建設飾面板材、定制 家居 部件等項目。
“大亞在決勝5年計劃、全面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刻迎來了又一盛事。” 大亞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陳曉龍在儀式慶典上表示,隨著這一重點“智能制造”項目的投產,大亞成功打造了行業最大最完整的綠色產業鏈,并向業界展示了中國刨花板新概念、新功能的魅力與內涵,必將推動新一輪刨花板市場的快速崛起。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石峰在儀式慶典上致辭稱,大亞圣象 家居 的這條50萬立方米刨花板生產線的竣工投產,將進一步增大中國優質刨花板材的供應能力,對中國林產工業的產業升級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那么,這條亞洲之最、全球頂級的生產線為何會落地宿遷?
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宿遷當地為發展實體經濟提供的優惠政策、便利條件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設施外,吸引大亞的主要原因還包括豐富的原材料和便捷的水上運輸通道。大亞人造板集團副總裁康伯年告訴記者,大亞在基地附近的運河上有自建碼頭,原料和產品將主要經船舶運往華東、華北和東北地區。
“宿遷是華東地區速生楊人工林最豐富的地區,這里的產業鏈完整,還有豐富的砍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等原料可再利用。”據康伯年介紹,全國最大的普通木材進口港太倉港和全國最大的高檔木材進口加工基地張家港都和運河相連,三剩原料充沛。“更主要的是,即使是三剩物也可依靠技術改造反復循環利用,如加工產生的粉塵可利用先進技術變成煙氣,過濾后用來烘干材料。”
如此大的項目竣工投產,獲得豐收的還有宿遷。宿遷市政協副主席、宿城區區委書記裴承前表示,該項目投產后年稅收約達4000萬元,將增加直接就業人員上千人;更主要的是,圍繞基地園區會繁榮一批相關的第三產業,這為宿遷打造定制 家居 、綠色建材基地帶來了集群效應。康伯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單基地園區每年運進的70萬噸原料和運出的50萬噸產品,再加上膠水等其他輔料,就會帶活當地的運輸業。“更大利好體現在整個定制 家居 的發展上,加工需要的基材將更豐富、質量更好、價格還會更便宜。”康伯年稱。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對于那些處于中國制造低端水平的中小人造板廠家而言,鲇魚的一個翻身,帶來的可能就是一場災難。
“從整體來看,國內人造板市場會出現過剩,其中很大原因就是環保不達標、技術低端、靠假冒偽劣價格競爭生存的小廠家太多;當2017年到2019年一些大型生產線集中投產后,將快速形成對市場的擠壓。”康伯年表示,大亞圣象宿遷基地項目投產后,市場上中高檔板材貨源將趨于穩定。在沖擊之下,預計中小廠家會被迫每立方米降價50至100元。
康伯年預言,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批站在“中國智造”門外的中小人造板廠家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