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型家電品牌,雖然只是中國家電產業的少數派。但是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網紅型家電品牌的發展路徑和崛起模式,卻引發不少家電同行的關注、用戶的熱議和市場的反響。不過當互聯網成為整個家電產業的通用基因,網紅家電品牌未來路在何方?
近兩年來,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這棵大樹,只做吸塵器產品的小狗電器很快成為家電業新近崛起的網紅型品牌,并且風頭正勁。比如凈利潤一年增長8倍的驚人成績;頻頻出現在各大衛視、網綜、當紅電視劇中小狗和代言人楊洋的身影;就在2017年底,小狗電器甚至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創業板上市。
作為一家吸塵器企業,小狗電器并非一開始就找到了電商平臺這條“網紅化”發展出路。而是歷經挫折后的被逼之路。當年,小狗電器創始人檀沖,也曾與國美、蘇寧等線下的連鎖巨頭進行合作,沒想到卻遭遇大賣場高額費用和扣點后,公司陷入虧損。當然,這也不能怪實體店渠道費用高,還要考慮當時吸塵器這個產品的市場和消費者認知度偏低。
被逼退守電商渠道的小狗電器,沒想到“無心插柳”卻成功在阿里平臺成為其“淘品牌”代表,發展一度迎來新的春天。相關數據顯示,小狗電器2014年至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8億元,2.33億元及5.15億元,營收增長率80%至120%。其2016年3276.91萬元的凈利潤,相比2015年的362.29萬元增長8倍,更是驚人。
不過在小狗電器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后,卻隱藏著很多不輕松的商業事實。從經營模式上看,小狗電器走的是“極致輕資產”路子,完全沒有自家的廠房和設備,產品主要對外委外加工,貼牌生產,產品質量不可控;同時,由于銷售渠道全部在線上電商,且90%以上來自阿里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因此對于電商平臺的依賴性很高,一旦與電商鬧翻,公司將會陷入發展泥潭之中。
將生產、渠道全部交給了別人,或許還不最早大的威肋。因為缺乏核心專利技術,小狗電器把大部分精力和費用投入到宣傳和銷售上。鋪天蓋地的廣告,邀請的小鮮肉代言人也獲得不錯的反響,但付出的代價卻是昂貴的。與同行業銷售費用占比多在10%左右的局面相比,小狗電器的營銷費用高出數倍,達30%以上,而且年增幅也超過百分之百。
一方面是在品牌宣傳和銷售渠道層面砸錢,另一方面則是在研發投入上的低投入。2014年至2016年,公司研發支出增速顯然遠低于營收增長速度,也就是說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一直處于下滑態勢,2016年這一比例依舊不足2%。而同類的競爭對手如美的集團、萊克電器等,研發和營收占比皆在3%以上。
正因如此,小狗研發能力的薄弱導致的一系列專利糾紛就不足為奇了。2017年9月,小狗電器就因為涉嫌侵犯“戴森”兩項外觀設計專利權被告上法院,要求停止生產、發行侵權產品,并索賠50萬元以上的侵權費用。不僅訴訟頻發,小狗電器的產品質量也屢被消費者詬病。網絡上關于“小狗吸塵器才用幾次,電機就燒了”,“做工粗糙”、“聲音大”,“質量單薄”等評價不斷,更有用戶投訴“雙十一購買的小狗無線吸塵器不到10次主機與杠連接處便發生了斷裂”。
借助互聯網浪潮“紅起來”的小狗電器,作為少有的網紅型家電品牌,優勢劣勢都很明顯。不過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制造體系的制造品牌,就算是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痛點的奇兵,但沒有品質根基的品牌還是走不遠的。小狗電器未來會如何,還要看接下來會如何選擇!
作者: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