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隨之而來的是一些違背初衷的現象——盲目造城、變相投資、資本濫用等,特色小鎮陷入房地產化的苗頭日益明顯。這個苗頭,不僅偏離了新型城鎮化的目的和初衷、阻礙了中國城市發展的進程,更讓老板姓安居樂業這個美好愿景越來越遙遠,讓真正的特色小鎮也變得遙不可及。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四部委于 2017年12月5日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從嚴控制特色小鎮房地產開發,防止“新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更早前的2017年7月,住建部也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有序推進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發展,保持小鎮宜居尺度,不盲目蓋高樓、不盲目拆老街區、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業內也對“特色小鎮房地產化”展開了討論,其中,特色小鎮建設領軍人,金誠集團董事長韋杰先生,率先提出了解決方案:在特色小鎮實行雙軌制。

特色小鎮如何去“房地產化”,已成為中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議題
建房VS住房矛盾解決有方——
在特色小鎮實行雙軌制,租售并行
2017年,這些現象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時有出現:大型上市集團公司、號稱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特色小鎮的企業,在合同中出現70%-80%的房地產規劃,最終導致和政府的合作方向、特色小鎮建設方向都出現了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也直言,現在許多城鎮化是在造城,根本沒有考慮人在哪里聚集,有沒有人氣,這不是真正的新型城鎮化,也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特色小鎮。所以,對于入主特色小鎮的房地產企業來說,不把自身角色轉變成為“第三方”,而單純地繼續維持開發商角色,面臨的只能是又一輪新的房地產單邊投資,讓現有的建房vs住房的矛盾更加激化。
但其實,開發商轉變自身角色的過程,就是解決百姓住房問題的過程。在本月初于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8新型城鎮化論壇“上,特色小鎮建設的行業標桿、金誠集團董事長韋杰先生也重點提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解決建房和住房這對矛盾,有個重要的解決方案:率先在特色小鎮推行雙軌制。“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房子都是福利分房的單邊制,九十年代以后房地產進入雙軌時代,后來又全部往商品房走。今天我們要同步解決這個問題,要推行把房子既保留廉租房、也保留商品房,這樣的雙軌型。”
讓買的起商品房的百姓買新房、買不起商品房的住廉租房,這是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已經推行并且用時間證明的合理解決方案,在中國推行勢在必行。

金誠集團旗下高郵光明小鎮效果圖
住房雙軌制不能獨立前行——
必須探索全領域,配合產業化、數字化
為何要在特色小鎮率先實行雙軌制?這是因為特色小鎮供給政策和特色小鎮的整體形態都提供了最合適的契機。2018年,金誠集團將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深挖雙軌制。率先提供交通便利、綠化程度高、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的廉價出租房,留住大學生和希望在城市就業的家庭,這將是雙軌制邁出的第一步。
而除了會在特色小鎮中把房地產雙軌制踐行得更深入之外,韋杰先生還考慮全領域雙軌制。因為配套產業里的教育、醫療這兩個事關百姓的最大的命題,也存在嚴重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不過,對于特色小鎮來說,雙軌制只是它建設發展的重要推進手段,對每一個小鎮產業的梳理、深化、投入、探求特色小鎮本身的內在需求,才是推進中國城鎮化進程的真正精髓。例如,金誠集團布局打造張家界天門仙境小鎮,從一開始就明確了產業化發展思路:打造包含文化演藝、情景社區、特色民宿、美食休閑和主題公園等特色產業,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而在產業化的過程中,連接人類和未來的數字化,也是無法忽視的重要環節——在高郵光明小鎮的規劃中,金誠集團就在數字化上下功夫,在路燈中加入智能芯片,來快速、高效地增加產能,讓這個產出中國70%的路燈的小鎮可持續發展。
產業化、雙軌制、數字化,只有這三者的真正結合,才能打造真正的特色產業、賦予特色小鎮正確而完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