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體零售行業的寒冬似乎已經到來,部分行業巨頭甚至到了被迫關閉門店、裁員止損的地步以應對不斷下滑的業績和來自線上的競爭。但不管哪種方式,零售巨頭的生死時速都已開啟。
對整個零售行業來說,2017年是十分黑暗的一年,多家零售商先后宣布破產,被關閉的門店更是多不勝數。如今,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但零售業的好日子似乎并沒有和新年的陽光一起到來——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Group AG)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表示,2018年零售行業的情況可能不會出現好轉。
雖然在剛剛過去的圣誕節購物旺季中,美國零售行業表現出色,但根據萬事達顧問公司(Mastercard Spending Pulse)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消費者信心高漲和就業市場強勁的推動下,美國假日期間的零售額增長速度錄得了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盡管如此,瑞士信貸的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零售行業目前正處在動蕩的轉型期。彭博社的數據也顯示,自從1981年以來,每年的1月都是零售商申請破產的高發期。
實體零售行業的寒冬似乎已經到來,部分行業巨頭甚至到了被迫關閉門店、裁員止損的地步以應對不斷下滑的業績和來自線上的競爭。但不管哪種方式,零售巨頭的生死時速都已開啟。
沃爾瑪關店裁員
沃爾瑪宣布將逐步關閉全美的63家山姆會員店,這一舉措可能會導致至少近萬人失業。
特朗普的稅改法案讓不少企業獲得了減稅的紅利,在當地時間1月11日,沃爾瑪就宣布提高時薪,并且為員工發獎金。
目前,沃爾瑪的每小時起薪為9-10美元,從今年2月份開始提高時薪至每小時11美元,并為工齡超過20年的員工發放一次性最高1000美元的現金獎勵。除此之外,公司還有已定的其他加薪計劃,并準備延長產假和育嬰假,為收養家庭提供福利。公司的漲薪計劃將耗資約3億美元,給老員工們的一次性獎金將花費4億美元。
沃爾瑪稱,這是該公司自2015年以來第三次上調最低工資,一次性現金獎金將令逾100萬名受益。
不過,加薪的沃爾瑪員工還來不及高興,就在同一天,沃爾瑪又宣布將逐步關閉全美的63家山姆會員店,其中的12家會改成電商倉庫。路透社報道稱,沃爾瑪在美國經營的山姆會員店共有660家,每家山姆會員店約有150名員工,這一舉措可能會導致至少近萬人失業。
根據美國法律,大型雇主關閉工廠或大量裁員前,應提前60天告知員工,但有沃爾瑪員工表示,不少門店是突然被關閉,此前他們并沒有接到通知。也有消費者稱,店鋪關閉前, 沃爾瑪毫無提示,因此他們要求山姆會員店返還會費。
沃爾瑪是美國員工最多的私營雇主,在美國擁有140萬名員工,占全美1.4億總工作人數的1%,雖然沃爾瑪一直都以嚴格的成本控制商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但薪資福利待遇差的形象長期以來飽受詬病,公司近年來一直在為提高公司形象而努力。
彭博社指出,提高時薪和增加員工福利表現出該公司試圖縮小其在這些方面與競爭對手塔吉特(Target)的差距。
此外,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指出,沃爾瑪為降低成本,有意對管理層構架做出改動,縮減全美3500家店面經理職位。
彭博社認為,沃爾瑪將12家山姆會員店改為電商倉庫,無疑是受到亞馬遜的影響。去年8月,沃爾瑪宣布投資33億美元收購在線零售商Jet.com,隨后于10月宣布擴大實施成本節約計劃,將省下來的資金用于投資發展電子商務平臺。當時沃爾瑪就已表示,從今年2月起的新一財年,公司只會在美國新增12家門店,創25年來最低記錄。
沃爾瑪為了表明發展電商的決心,還將自今年2月起將公司全名從Wal-Mart Stores改成Walmart,凸顯公司將打破實體店與電商的界限。
《經濟學人》指出,沃爾瑪早在2006年“威震四方”之時,停滯的苗頭就已經開始萌芽。飽受詬病的壓榨供應商和員工的惡名讓沃爾瑪在接下來的10年里,業務量達到飽和。多年來,投資者們一直擔心這個龐大的實體零售巨頭會過時。因為在沃爾瑪主管心中,壓榨供應商的思維模式已經根深蒂固,真不知道他們該如何跟硅谷和西雅圖構建的時髦的電子商務競爭。
但是,《經濟學人》仍給出了對沃爾瑪保持樂觀的原因。首先,沃爾瑪的近期業績得到了改善;其次,亞馬遜的行動從側面恭維了沃爾瑪——收購全食超市讓亞馬遜擁有更多實體地點來銷售、篩選和配發商品,這樣它便擁有了和沃爾瑪一樣的高信譽和自有品牌。今天的亞馬遜看起來和1999年的沃爾瑪一模一樣,擁有上千億美元的銷售額、低利潤、高增長,還有不斷膨脹的資產基數和龐大的資本投資;第三,沃爾瑪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暗示了其在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未來。從某種角度來看,中國的發展已經超越了美國。
瑪莎專注于本土市場
經營權轉讓的背后,是瑪莎國際業務策略的變化。
繼2016年退出中國內地市場之后,英國最大的跨國商業零售集團之一的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再出售其港澳地區的零售業務。根據路透社倫敦的消息,英國瑪莎百貨1月2日表示,已經將其香港和澳門的零售業務出售給長期以來的特許經營合作伙伴Al-Futtaim Group,后者成為瑪莎百貨在香港和澳門新的獨家特許經營商。
經營權轉讓的背后,是瑪莎國際業務策略的變化。
此前,瑪莎已退出10個虧損的國際市場,除中國內地外,還包括比利時、愛沙尼亞、匈牙利、立陶宛、荷蘭、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關店數量達到53間,裁員2100人。
瑪莎百貨CEO Steve Row稱,瑪莎海外市場太小,并且公司對海外市場了解太少,導致無法在海外市場盈利。
而在英國本土,百年老店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于去年底宣布將在英國國內關閉30家分店,另有45家分店將轉型為只銷售食品的門店。
瑪莎百貨的這項最新重建管理策略將波及其約25%的店面?,斏谟鴩鴥饶壳坝?04家經營“全線”貨品的分店。瑪莎拒絕透露哪些城市的分店將被關閉,只表示計劃在五年內逐步完成英國國內分店的關閉和轉型。
與此同時,瑪莎百貨也宣布將更致力于食品經營,并將在3年內在英國增開200家只銷售食品的門店。
瑪莎在英國本土的頹勢早就出現端倪。1997年瑪莎百貨的市值最高達到169億英鎊,而如今已下跌到49億英鎊的水平。2017財年,瑪莎百貨國際市場虧損額達到3150萬英鎊,營業利潤下跌39.6%至5580萬英鎊。其中,曾經盈利的香港市場也由于減少折扣造成收入、利潤雙雙下跌。
眼見有132歷史的老店近年來利潤走下坡路,服裝部更是連續5年銷售下滑,于去年4月上任的CEO Steve Rowe便出此大招:裁減服裝銷售的門店,大舉增加銷售還不錯的食品門店。其實,早在去年Rowe就已推出一項裁員計劃——裁減瑪莎百貨在倫敦Paddinton總部的500個工作崗位,及倫敦以外的400個工作崗位。
有分析稱,瑪莎百貨將接下去重新振作的希望寄予在了線上零售業務上。
Rowe認為瑪莎百貨網站上服裝銷售在不斷增長,可以彌補所裁減的實體店面的服裝銷售額。目前,瑪莎百貨網站的服裝銷售額已占其服裝銷售總額的17%。Rowe提出要在2022年前把服裝和 家居 部門的線上收入占比從目前的18%提高至三成的目標,他認為集團需要為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埋單。
家樂福或繼續發力電商
家樂福入股歐洲第二大時尚閃購電商。
2017年,全球零售業發生轉變,受電商沖擊,以大賣場為主要業態的家樂福遭遇“衰退”。
但隨著過去兩年,和家樂福一樣以大賣場為主要業態的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花費了約40億美元并購了Jet.com、Shoebuy、Moosejaw、Modcloth 和Bonobos 等中小型電商,家樂福也坐不住了,近日宣布入股歐洲第二大時尚閃購電商Showroomprivé.com,以加快全渠道策略中數字業務的布局并進軍在線閃購市場,雙方也會在商業營運、營銷、物流和數據等領域開展合作。
家樂福將斥資7900萬歐元從法國 家居 用品零售商Conforama SA 手中承接Showroomprivé.com 母公司SRP Groupe SA (SRPG.PA) 的17%股份,而去年年中Conforama SA 收購這部分股份時花費了1.575億歐元,意味著Conforama SA 這筆投資在半年內浮虧50%。
稍早公布的第三財季數據顯示,家樂福的銷售額微微上升1.9%,但是銷售額占比達46%的法國本土大本營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均遭遇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以不變匯率計算,亞洲銷售額整體下跌了3.5%,中國同比下滑4.6%。
而此時,家樂福的競爭對手們在中國早就選擇了“抱大腿”的方式。英國的樂購早早就與華潤合資,僅保留中國市場20%的股權;2016年沃爾瑪與京東開始合作,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商店獨家入駐京東,京東到家入駐沃爾瑪線下大賣場,雙方線上線下導流;法國歐尚也是與本土大潤發合作,最近其母公司還獲得阿里的入股,未來將進行新零售的改造。
Bryan Garnier分析師表示:“到目前為止,西方零售業者都是通過與本土零售商的合作才在中國市場成功立足,如果不能迅速達成合作關系,家樂福則可能決定出售中國資產。”
法國著名商業雜志Capital報道稱,家樂福已聘請三家投行研究出售中國、阿根廷和波蘭業務的方案。但家樂福卻否認了這一說法,稱信息并不真實。
不過,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去年家樂福新上任的CEO 龐巴德將在今年1月23日公布家樂福轉型計劃,包括家樂福在中國的去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