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競爭的對手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長遠的打算”。這是亞馬遜董事局主席兼總裁貝索斯的一段話,卻真正折射出當前中國家電產業發展的迷茫現狀和困惑所在。
當前,社會上的很多人,包括家電人,以及關注家電行業的外部人士,因為這幾年家電市場的回調、下跌、盤整,動蕩不安,就認為中國家電已經從朝陽產業,變成夕陽產業。同樣,還有一些人,認為30多歲的中國家電產業已經陷入“中年危機”,面臨著步履難艱的一系列挑戰。
但是,當我們將關注家電業的時間線從這3年延長到5年、10年,甚至20年,就會發現,對于家電產業來說,在中國市場上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朝陽產業,眾多家電企業還在經歷著一輪持續的青春期蛻變考驗,邁向成熟期。中國家電產業迎來新一輪“量增利漲”的收獲期,就是未來幾年時間的事情。
首先,判斷一個行業和產業是否正在經歷“中年危機”,要將趕時間線從3年拉長至5年,甚至10年,才能清楚地判斷和了解。當前發展才30多年的家電產業還在朝陽通道中奔跑,最近幾年來的調整,不管是外部的人口紅利、政策紅利的消失,還是消費需求的多變、關聯產業的動蕩,都沒有改變家電產業的主旋律,。
對于家電廠商來說,這幾年的行業變革,就是典型的青春期蛻變,即企業的發展方式從過去的數量為王到如今的質量為王,經營重點上從過去的追求量變到如今的追求質漲。徹底告別產業發展初期的野蠻式擴張、盲目跑馬圈地,更注意經營質量、經營效率和效益的持續提升。可以說,這將是完成中國家電產業集體性蛻變、從青春走向成熟的重要一役,承載著中國家電從大到強的歷史性使命。
其次,熟悉一個行業是否真的遭遇“中年危機”,需要看兩端:一端是廠家的產品創造能力;另一端則是市場和用戶的消費能力。目前,家電已成為所有中國家庭的必需品,更是耐用品,家電需求量一直處在穩中有升的通道中。特別是在2001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之后,正在向2萬億元發起新一輪的沖擊。而目前中國家電產業的增長空間不只是中國本土市場的需求,還包括海外市場的持續開拓和深入布局。
最近三年來,外界認為家電寒冬期,正是家電企業在新產品、新品類推陳出新的高發期,無論是大家電的干衣機、新風機、空氣凈化器,凈水機,還廚電小家電的洗碗機、破壁機、微蒸烤一體機,持續推向市場激活消費引領趨勢。同時,雖然年輕一代消費群體近年來的逆勢崛起,帶來需求多變,渠道的新舊迭代帶來消費持續分化。但對于家電精品、新品的需求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在持續的增長。特別是像洗干一體機、復式洗衣機、物聯網生態冰箱、空凈一體空調,以及微蒸烤一體機等等,在不斷地引領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
再者,評估一個行業是否面臨著”中年危機”大考,更需要從產業的主體——企業身上尋找更為直觀的答案。當前,大量中國家電廠商不僅沒有“中年危機”,反而處在一輪正值壯年的發展擴張軌道之中,海爾從家電制造商向互聯網服務商轉型中,美的從家電巨頭向科技集團跨越,同樣格力、TCL、長虹、海信等一大批中國本土企業,都在構建基于全球化平臺下的經營品類、經營業務多元化擴張,正在立足家電產業尋找新的動力和空間。
整個家電業的兩極分化雖然一直在持續,但“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還在持續,帶來的結果不只是中小企業生存空間被壓縮,在大企業的推動下整個行業進入門檻在升,競爭能力在增強,特別是對于世界家電產業和市場競爭秩序的話語權在做大。有一句話說的好,對未來發展趨勢判斷的不同,會讓企業如今的動作和布局也不一樣。相信,大量中國家電企業都已經邁入為了未來5年、10年的大發展、大擴張而探索新布局、構建新通道中。
對于中國家電產業來說,前有日韓歐美等老牌巨頭的榜樣力量,后有互聯網、IT等新興企業的跨界追趕,哪里來的中年危機,必須要以青年激情持續向前沖! 文劍||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