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潮網1月24日訊(特約撰稿 劉曠)在過去的一年中,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悄然推動著智能 家居 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在眾多科技巨頭企業促進人工智能市場發展成熟之后,智能 家居 也迎來風口。咨詢機構IDC認為,2018年,圍繞消費者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四大核心場景,智能 家居 將發展出更多產品、內容和服務。各類智能 家居 廠商需要進一步推進互聯互通,共同引領數字化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賦能下, 家居 領域生機盎然
根據《2017年中國消費升級研究分析報告》數據,預計到2020年,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智能空調、智能冰箱等智能 家居 產品的普及程度預計將達99%、93%、45%、55%、38%,人工智能 家居 的未來市場廣闊。
在智能 家居 這片藍海中,人工智能技術所引領的產業市場份額不斷擴大,資本動作頻繁。
從云起智能 家居 2014年1000萬元天使融資、2015年6000萬元A輪融資,到近日又獲得了8000萬人民幣的B輪融資,為智能 家居 市場帶來福音;云丁科技近日也獲得億元以上C輪融資……眾多資本方對技術企業的青睞讓智能 家居 有了技術和資金做基礎。
技術和資金的雙加持下,大企業如魚得水
易觀大數據顯示,我國智能 家居 潛在市場發展規模達到5.8萬億元,為了爭奪這塊大蛋糕,傳統 家居 企業、移動智能廠商等紛紛入局。
傳統 家居 企業將傳統 家居 產品經過升級后得到智能 家居 產品,其典型代表有美的、海爾、歐普、公牛、科沃斯等企業。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之下,通過接入第三方設備控制和聯動各個家具。如海爾基于其U+智慧系統,能實現智能門鎖和家電、電動窗簾和燈光系統的連接交互,用戶在回到家中通過智能門鎖即可快速開啟家中電器和燈光,而用戶離家時也能制動布防安防系統。
智能移動廠商在智能 家居 領域開疆拓土,其典型代表是小米智能 家居 米家和華為的智能 家居 平臺Hi Link。早在2016年3月,小米就發布了全新的生態鏈品牌米家。米家代表了小米在智能 家居 領域戰略部署的信心。據介紹,小米IoT 平臺已接入智能硬件超過8500萬臺,5個以上設備用戶數超過300萬,2-5個設備用戶數超過500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 平臺。
繼小米的米家推出之后,華為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 家居 平臺Hi Link。在對智能家電的控制上,華為通過手機智能APP就能對家中的智能 家居 產品進行統一化管理和控制。在產品種類上,Hi Link與美的、海爾、歐普、公牛以及科沃斯機器人等諸多品牌聯合打造智能 家居 產品的生態產業鏈。
此外,國內其他領域的巨頭企業也在爭相布局,如BAT、京東、出門問問、嘟嘟E家等企業均新品不斷。
行業亂象未除,智能 家居 市場仍一片混沌
隨著智能 家居 市場產品的日益增多,智能 家居 行業問題也逐漸暴露。
其一,目前市場上存在的部分“偽智能”產品難以激起消費者購買欲,如智能空調和智能音箱等產品,原本簡單的操作因為“智能”反而變得異常繁瑣。此外,智能 家居 產品的技術應用尚未成熟,產品維護成本高,且容易出現機器失控以及控制軟件使用不流暢等問題。
其二,智能 家居 行業沒有具體的管理標準,導致技術和市場的兼容性差。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不同廠商設備也互不相容,使得各產品間聯動性差,并且當其控制載體出現媒介沖突時,甚至會造成產品無法使用的后果。
其三,智能 家居 產品存在安全隱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用戶購買的智能 家居 在聯網后會有成為不法分子“間諜”的風險,用于隨意竊取和監聽用戶個人隱私。據報道,目前智能 家居 產品破解難度較低,用戶若通過高使用率和隱私信息集中的移動設備進行產品操控時,容易被盜取個人信息。近日,安全公司Check Point在官方網站發文稱,發現韓國LG公司SmartThinQ的手機應用程序存在漏洞,黑客通過漏洞可控制用戶賬號并操控家中掃地機器人偷錄視頻。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智能 家居 產品興趣高漲,智能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安全性低的智能設備卻成為不法分子的非法行為利器,通過攻擊智能產品監控設備獲取用戶個人隱私,甚至威脅到消費者人身安全。
從傳統家電制造業到智能電子產商乃至電商巨頭的入局可以看出, 家居 設備的智能化和網絡化已成大勢。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投身于智能 家居 領域,在“性能大戰”之后,各企業也應該將重心從如何吸引新用戶,轉移到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智能產品體驗上。在這個消費者主導的數字化經濟時代,只有切身考慮到用戶需求,用科技力量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服務,才能在眾多企業中存活常青。
(本文系作者個人研究之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作者系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