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實體店,還要持續開大店,對于2018年的中國家電市場競爭來說,部分家電廠商的這一舉動到底是絕處逢生,還是向死而生?
一開始,雖然筆者內心認為,這是一些家電廠商“向死而生”新舉措,明知道未來實體店的機會和空間越來越小,索性就選擇徹底放手一搏;不過,中國家電市場的現狀,以及產業競爭的格局卻充分表明,這將是一場“絕處逢生”的新戰役。
首先,必須看到,一些家電廠商從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加大線下實體店,以及開大店的商業布局,并非盲目的逆勢擴張,也不是看到實體店的新一輪生機。而是基于兩方面的用戶和產業需求:
一是用戶需求的多變,電商平臺難以滿足所有用戶的購物體驗,特別是在一些智能化、成套化,以及高端化產品上,大店帶來的場景化和體驗化,將是臨門一腳的關鍵;二是,對于未知的新業態、新技術,主動展開的一輪布局、探索和擴張,是以技術手段重新構建家電家庭的生態,而不只是實體店。
其次,可以看到,無論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是家電零售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承擔著滿足用戶需求、完成市場流通、提升服務效率的重要職能。當前,實體店與網店既是競爭關系也是合作關系,未來零售格局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關系。沒有王者,而是適者生存。
家電業大店模式的探索,本質上就是一些企業在電商紅利消失、消費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希望通過重構實體店的邊界和職能后,賦予家電線下體驗平臺更多的空間和功能。也讓用戶在體驗中重新獲得對家電產品和服務的認可感。
再者,還要看到,整個家電產業正在朝著智能化、成套化、體驗化、高端化等方面快速邁進。一方面,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正在推動大量場景化、模塊化和成套化家電產品的銷售,無論是智能,還是非智能,從消費者角度,都希望是廚房、衛生間、客廳,以及臥室等多個場景的成套化配置,這就要求家電銷售門店必須要在大店化基礎上,保證更多的用戶體驗和感受;
另一方面,則是對于大量的傳統家電經銷商來說,其轉型必經之路,也是應對電商沖擊的必然手段,就是要強化和提升實體店的聚客、體驗和轉化能力,而大店模式既是在市場上帶來信心、更是激發新一輪的市場斗志。
此外,還要提醒一點,不要被大店模式的大所誤導。大店核心不在于店的面積要從二三百平方米,提升至二三千平方米,而是在門店的設置、場景的完善,以及用戶體驗的提升。重點要通過對傳統銷售門店的改造,變成體驗型、生活型的大店,真正讓用戶可以擁有在門店駐足、體驗甚至是欣賞、交流的動力。
因此,現在來看,2018年一些家電廠商的大店擴張計劃,不是向死而生,更不是絕處逢生,而是產業發展到一個新的拐點,相關企業水到渠道的引爆和亮劍。其根本目的,不是要搶奪誰的生意,而是如何更好地通過與用戶的面對面、近距離交流之后,找到新的支撐點和引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