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內最重要的經濟事件無疑將是中國的樓市走勢,這一牽動著億萬百姓的安居問題。隨著中央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炒的”,標志著國內房地產的金融高杠桿時代進入尾聲。房企紛紛轉向“租賃市場”,而長租公寓成為房企轉型發展的新領域,那么開放商能否將商品房管理的規范體系引入長租產品,成為“租售并舉”的下一個新期待嗎?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租賃市場存在著三類企業,一種是開發商背景,比如萬科、世聯行這些大型企業;第二種是資本推動型,這類企業由資本發起,或者在運營中帶有極強的資本屬性,可以說是“財大氣粗”;第三種是專業運營商,這其中按規模,分大中小型,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強,一些中小型運營商將面臨服務、產品的考驗;而大型運營商憑借多年的品牌優勢與高效的運營能力,迎來市場的信賴度。
經濟換擋,租賃市場成為新風向
作為國內最早的高端服務式公寓運營商,董事長李靜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房地產行業已進入拐點,新的增長領域已經出現,租賃將迎來大發展機遇。
任何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總體運營情況。近日,有經濟學家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可能會是“L”型,對于短期的經濟形勢,傾向于認為有一定的下行壓力。

對此,李靜認為,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中面臨換擋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應國內房地產行業的轉型也是大勢所趨,這不代表房地產時代過去了,而是轉向了租賃行業。我們之前稱之為“二房東”的大型運營商將成為未來資產管理的主流,會帶動巨大的投資效應。
租賃市場面臨深層次變革
從事長租公寓租賃15年,李靜對于國內租賃市場發展似乎早有預見。她介紹說,優帕克的運營團隊來自成熟的美國市場,帶著成熟的理念來到中國。“我們當時的判斷是國內租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從服務到產品,從模式到理念,離成熟市場還很遠。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可以說雖然日漸成熟,但還是缺乏制度與規范。”
成立于2002年,優帕克在國內高端公寓市場可謂是“標桿”企業,以其“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成為國內高端公寓行業的領軍企業,第一家引入全方位管家服務,最早推出“信用租房”模式,在這些“第一”背后有著對租賃市場深層次的認識。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租賃市場一直存在,但運營模式各行其道,“二房東”層出不窮,手握著從幾套到幾百套不等的公寓,運營著各種類別的公寓。目前租賃市場上出現拖欠房租、破壞房東家具等“不和諧”現象,對運營商的管理能力提出考驗。
對此,李靜認為,運營管理能力的背后是對“房屋”這一資產的認識。房屋就是資產,資產就能變現,但大部分人認為變現只能通過買賣交易實現,而租約本身就是變現手段,因此,管理與運營租約是資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從政府的政策及資本的走向來看,國內租賃市場將面臨一些的變革,而這些變革將對經濟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隨著從鏈接進化到了共享、共建的時代,資產管理將邁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