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規模為峰,站在2017年往前看一覽眾山小,或許,此后幾年回望2017也需仰視。
空調的產業生態環境愈加的優越,這得感謝以格力、美的、海爾為代表的主導品牌,對產業生態起到的維護責任。
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向空調市場涌入,有很多,成為了空調的渠道商,也有很多,成為了空調的制造商。
國內空調市場能夠像2017年這樣有大量的品牌呈現出集體欣欣向榮的景象,還需要追溯到20年之前。
這不是一種輪回,而是一種進步。
以互聯網為帆,空調廠商在波瀾壯闊的商業形態演變浪潮中,激蕩起絢爛的浪花,有沉淪,但更多的是壯麗向前。
用戶與流量紅利的滾滾釋放,創造出了豐富的機會與巨大的空間,讓線上規模與份額在2017年度創歷史記錄。
產銷模式乃至商業模式的變革,在過去一年,交織出了一個時代畫卷,每個廠商都在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或許是一種顛覆,但更像是一種新生。
以產品為器,裝容下中國空調制造毫不吝嗇的資源投入,詮釋了空調工廠產品與技術的升級,映射出中國企業創新之道上的篳路藍縷。
用戶導向,成為了當下空調行業的集體思維;終端牽引,成為了眼下空調市場的主流行為。
當產品競爭開始主導產業發展,開始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成為格局分化的中堅力量,于是,消費用戶最好的時代便已經來臨。
這是一種飛躍,也是一種回歸。
誠然,市場不會一如廠商的意愿總是增長不止,孤傲地走出顛簸、曲折、反復的曲線,是市場本然規律。
如果2017年真是一座山峰,那么未來許多的廠商是在這座山峰的陰影下背負壓力艱難前行。
正如廠商去適應用戶千差萬別的個性一樣,也應當學會適應市場規模走勢的喜怒無常。
2017年,國內空調市場實現了大跨越,而產能擴張和固定資產投入,也略顯狂熱。這并不是一種安全的信號,當你對未來的預期越高努力越多,你必須要有接受目標未達的心理準備。
行業的增長與企業的向上并不是兩條平行線,市場變化是一種常態,2017年的歷史性大行情中也有凋落的企業。市場不會辜負矢志不渝的技術創新者,產業不會虧負一以貫之的用戶導向者,關鍵看能夠堅持多久。
太多的利好因素,烘托出一個歷史最好的2017。
而2018年,更多的壓力,將孕育出一個宏大的未來。(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