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反超增量房的趨勢正在全國蔓延,在中國房地產較具代表性的廈門也不例外。而這一趨勢正在影響著下游的裝修行業, 在經歷了幾年爆發式增長后,廈門裝修行業如今格局正在悄然改變,面對市場增速的放緩,一些中小型公司選擇退出或是轉戰更小的城市,而像有家裝飾這樣的本土家裝巨頭銷量卻不降反升,整個市場“馬太效應”凸顯,出現強者愈強的局面。

「廈門房地產進入存量房時代」
市場中增量房的減少,加之精裝房的推行,進一步加速新房裝修業務的縮水。而在以往,毛坯房裝修是家裝市場的主力業務。一位在廈門從事多年家裝從業人士坦言,整裝業務已經開始進入存量市場,對于那些規模相對較小的中小型家裝公司來說,2019年可能更加難熬。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多家裝修公司在廈門市場敗退,黯然收場的甚至不乏一些知名的全國家裝連鎖品牌。面對整體市場的收緊,中小規模裝修公司競爭力短板更加凸顯,極易被淘汰。而那些所謂的外來的連鎖裝修品牌,多半僅是扯張“虎皮”,在本地的實力本身就不算雄厚,一旦感覺情況不妙,也早早地“鳴金收兵”了。
相比之下,崛起于本土的家裝大品牌卻愈發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福建家裝市場穩坐第一把交椅的有家裝飾年初以來的占有率還在不斷攀升。一種趨勢正在顯現:在中小規模裝修公司很不穩定的市場里,廈門的消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防范也都集中選擇規模最大、最有保障的當地第一品牌。
對于市場的變化,裝修行業也在積極準備應對策略。比如有家裝飾在廈門推出了局裝品牌“局部裝修”,以滿足更加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一些中小規模的公司則選擇轉戰四線城市。業內人士指出,本土家裝大品牌將進一步穩固領導者地位,廈門家裝市場將凸顯寡頭效應。
上述人士指出,家裝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變化,從早些年營銷策略的對壘升,極為考驗企業包括供應鏈整合、產業布局等綜合實力的較量。而相比普通的家裝公司來說,有家裝飾的決策者似乎更有遠見,早在數年之前,有家就已經建立起自己的超過20畝建材物流園、自建衛浴、窗簾、集成工廠、8500平方米軟裝賣場,一系列的全產業供應鏈整合,讓這一家裝巨頭在應對市場變化時顯得更加從容,這也恰恰是有家裝飾連續多年領跑福建家裝行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