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寬邸家居發起的“有房=有家”話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從支持、反對、不屑、喊矯情到議論這是否是一個偽命題……本文姑且不論用戶討論的角度,單從用戶討論的內容中,我們梳理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并仔細分析這些觀點的背后網友的訴求,發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話題:
“有家”是“長跑,更比拼耐力”
相比而言,“有房”相當于短跑,需要比拼短期的爆發力和經濟實力;但“有家”卻更像是長跑,更比拼耐力,在細微之處,方顯“家”之本色。
網友留言一:
對于這個話題,我最有發言權。本想著畢業就買房結婚的,但眼看著房價天天打滾上漲,工作后買房成了我倆生活的唯一目標。一年前在親朋的資助下,我們終于在H城按揭了一套房子,本以為買了房我會欣喜若狂,但簽完合同付欠款那一刻我的內心波瀾不驚,想著從此以后就要變身房奴,過上吃土還房貸的生活,所有的激動都顯得有點多余。到現在甚至記不清買了哪一層樓、選擇的是A-F哪一個戶型?……我恍然大悟,其實買了房代表不了什么,并不意味著真的有家。

寬邸家居TVC截屏
“有家”首先是精神生活的滿足
在“有房”的觀念中,房子成為了解決包括工作、戀愛、結婚、生育的頭等難題,總體可以總結為代表年輕時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但在網友的留言討論中發現,廣大90后年輕網友,對于“有房”的概念并不熱切,很多90后的小伙伴們更加尊重自我,熱愛生活,甚至不一定得有房子。但“有家”卻成了必選項,對于自己未來家的布置和追求更有想法。
更有甚者,好不容易買了房子,但由于沒有滿足內心的審美需求,尷尬感受溢于言表。
網友留言二:
我家經濟條件還算可以,但我這個人比較懶,不想在裝修及購買家具上浪費太多心力,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選擇了讓父母盯著家裝公司來弄。但看到布置好房子的那一刻我的內心是崩潰的,這哪是家啊!我想要自由、隨性的美式風格沒有半點顯露,倒是濃濃的十七世紀歐洲宮廷風占滿了整個空間,我甚至搞不清楚這是我的房子還是設計師的房子?!要不是考慮父母年邁辛苦,我真想從頭來過……
讓“家”更美!誰說了算?
在“有房=有家”的話題討論中,更多人在討論寬邸家居TVC中那小倆口在選家具的過程中,對于家在心目中的認知磨合,從相互爭論到彼此挑剔,再到相互配合將家裝扮好,直到最后倆人在鏡頭前的激動和不知所措的整個過程。很多網友都有相類似的經歷,并且說這就是在紀念我們曾經的時光啊。

寬邸家居系列產品
網友留言三:
在挑選家具這件事上,我一直比較強勢,但老公也有自己的小堅持,所以,在實際挑選的時候,我們還是免不了為了配哪種色系、哪種風格的餐桌、沙發、茶幾爭論不休,盡管最后兩個人都有妥協,但這才是我理想中家的樣子,有傾聽也有爭吵,現在想來,那種感覺何嘗不是愛的體現呢。
網友留言四:
今天看到了寬邸家居拍攝的TVC廣告,看著廣告中小夫妻吃土買房、精心挑選家居、用心設計每件家具的擺放位置,這簡直是對當初我和老公裝房子的情景再現,寬邸家居的TVC廣告就是在演繹我們的家裝生活?不僅是我們,更多80、90后的小伙伴們,有誰不是在有家的路上苦苦追尋?在彰顯自我,追求自由、隨性、有溫度的家的環境中傾盡所有,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讓家更美,我想沒有人會去說NO!
……
在“有房=有家”這個話題上,寬邸家居用一幕幕情景再現的模擬,讓更多將要“有家”的人明白,“家”不僅僅是家具的陳列擺設,其更重要的是能讓這個私密空間,擁有你個人的審美和印記。無論你期待享受美式、法式抑或北歐風格的浪漫,都能在寬邸找到專屬的格調。不僅如此,從客廳、臥室、餐廳乃至各種小擺件等裝飾,寬邸家居都致力于讓每一個消費期待享受者內心“更美的家”,從而去追求屬于你和他/她更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