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炊具行業深耕40年的愛仕達,突然在智能機器人領域頻繁布局,這會是它轉型升級、追求收入與效益大幅增長的戰略進擊的開始嗎?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
1月20日,在窗外就是黃浦江的上海辦公室里,神采奕奕的陳合林對無冕財經研究員說出這句話時,難掩內心的激動,絲毫看不出已過花甲之年。
作為浙江愛仕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403,以下簡稱愛仕達)的掌門人,陳合林口中的“好時候”,是指正在席卷中國的智能制造浪潮,而愛仕達早已縱身跳入其中。
2017年12月28日,愛仕達一紙公告,宣布將勞博物流51%的股權收入囊中。至此,不過一年半時間,通過數次收購或入股,愛仕達在智能機器人產業鏈上的布局已趨完整。
從炊具行業龍頭到智能機器人,在外行看來這兩個領域關聯性較小,愛仕達也因此引發外界質疑。不過,一向低調的陳合林卻不以為意,他告訴無冕財經,在愛仕達內部,“兩條腿走路”的戰略已經非常清晰,即智能炊電、生態 家居 戰略和機器人、智能制造發展戰略。
不過,令人好奇的是,這兩個戰略該如何形成協同效應?
此外,在炊電所在的小家電行業,相較蘇泊爾、飛科電器等,愛仕達的營收規模及市值偏低,但增速保持穩健。
對于現在雄心勃勃的愛仕達而言,它會想要打破這種穩健的節奏,換取收入的大幅增長嗎?
震動業界的轉身
40年前,從浙江臺州市溫嶺的一家金屬制品廠起步,陳合林適時推出國內第一款不粘鍋,并一步步將愛仕達做成民族炊具第一品牌,于2010年登陸深交所。
2014年,愛仕達入選中國品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最有價值品牌500強》榜單,品牌價值超過80億元,對于一家主做炊具的公司而言,這無疑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在此過程中,愛仕達一直堅持自主研發,被消費者熟知的不粘鍋、六保險壓力鍋、陶瓷無油煙鍋、不銹鐵鍋等均屬于國內首創,對無冕財經研究員說起這些技術時,陳合林一臉自豪,“鐵鍋生銹是困擾中國人多少年的難題,被我們解決了!”
而這背后不太為消費者所知的是,愛仕達還為眾多國際一流炊具品牌進行代工(OEM)或貼牌(ODM)生產,國際排名前十的炊具中,大部分是愛仕達的長期合作伙伴,有些甚至是獨家合作。
在炊具這一塊,愛仕達用數十年的努力,捍衛了民族品牌的尊嚴。尤其是在另一龍頭蘇泊爾2007年被法國SEB收購后,愛仕達的這種堅守更顯可貴。但面對國內消費升級大趨勢,以及傳統制造業急需轉型升級的現實,一向穩健的愛仕達也坐不住了。
2016年,借由國際著名戰略公司羅蘭貝格和品牌傳播公司奧美的合作,愛仕達從炊具行業全方位進入生態 家居 用品領域,開發了諸如真空保溫不粘杯系列、陶瓷玻璃等生態環保 家居 產品。
如果只是走到這一步,愛仕達的未來,可能還會在傳統制造商的空間里打轉。但轉機說來就來。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此后又陸續出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智能機器人正式站上風口。
2016年9月28日,愛仕達發布一則公告,宣布收購錢江機器人51%的股份,一時間業界嘩然。對于此次收購,陳合林1月20日對無冕財經說起來時,仍是一臉興奮,“時機剛剛好”。事實上,同在溫嶺的錢江摩托主動找到陳合林,希望其接手錢江機器人的股份,這也成為愛仕達進入智能制造領域的契機。
此后,愛仕達又先后通過入股或收購形式,將索魯馨、松盛機器人、三佑科技、勞博物流等攬至麾下,迅速在機器人本體及應用集成領域布局。愛仕達也向外界宣告了其在智能制造領域的野心。
至此,愛仕達正式將另一只腳邁進了智能制造的大門,“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也得以成型。
“兩條腿”走得穩嗎?
從傳統的炊具制造,涉足新興的智能制造,這個跨度不可謂不大,因此引發外界有關主業失焦、多元化無關的質疑。對此,陳合林一臉輕松,“我們內部對雙戰略的認識非常清晰和堅定:以智能制造促轉型,以智能炊具促升級。”

浙江愛仕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合林。
目標清晰背后,更多可能是來自實力和前景的支撐。
作為行業龍頭,愛仕達在自主品牌的研發和創新上可謂不遺余力,在浙江溫嶺和嘉善分別建立了炊具和電器實驗室。目前已經擁有的有效專利超過2100項,還參與起草了15項國家及行業標準。
對愛仕達而言,智能炊電、生態 家居 并不只是順應潮流的口號,這在其對待炒鍋的不斷創新上就能窺見一二。
數據顯示,國人每天人均攝油量達44克,超過中國營養協會推薦的最多30克的標準,導致心腦血管、肥胖有關的富貴病等增多。基于此,愛仕達專門研發出“油你控”系列炒鍋,在鍋底內側設計不同刻度,通過控油線,讓消費者可以清楚知道對應的油量,并隨時調整。事實上,這樣針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創新研發的產品還有很多,包括鈦復合炒鍋、金剛旋風無油煙鍋、鈦不粘、一鍵開合壓力鍋等。
過硬的技術實力,正是愛仕達深耕智能炊電、生態 家居 戰略的底氣。雖然愛仕達在小家電方面布局較晚,但在這一塊的年銷售收入增長迅速。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小家電的持續放量增長將推動愛仕達向 家居 生態順利轉型。
另一方面,看似沒有關聯的智能機器人戰略,也能為生態 家居 助力。
據陳合林透露,作為2017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重點支持項目,并獲得政府專項補助資金近5000萬元的愛仕達東部智能示范工廠正在建設中,預計2018年投入運營。值得關注的是,該工廠將引入500臺錢江機器人,取代人工在拋光打磨、噴涂、上下料等環節的勞動,“生產效率將提高兩成以上,運營成本、研發周期、產品不良率等都可降低。”陳合林對智能示范工廠給予很高評價。

在愛仕達鍋具生產車間,錢江機器人進行上下料操作。
事實上,隨著人口紅利消失,中國制造在人力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正在流失,另外,制造業生產效率增速下滑,據測算,2004年之前,這種增速還達到15%,但從2005年開始,這一數字基本維持在5%-10%。
因此,愛仕達的智能示范工廠還承載著陳合林更大的野心,他希望以此為起點,為更多的制造企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目前,愛仕達已經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專門進行相關的研究。
“我們沒有任何焦慮”
在炊具行業深耕近40年,如今又順勢轉型升級,愛仕達怎么看都是一只潛力股。但現實情況是,愛仕達的營收和利潤規模一直相對較低。
無冕財經查詢愛仕達歷年財報發現,從2013年到2016年,愛仕達營收規模從21.35億元增長到25.5億元,凈利潤則從4287.61萬增長1.37億元。按照無冕財經研究員對于愛仕達2017年前三季度財報分析預估,2017年全年銷售額有望超過30億。而炊具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蘇泊爾在2016年的營收已經超過110億元,當年凈利潤逾10億元。
對于是否因此感到焦慮的提問,陳合林爽朗大笑:“我們沒有任何焦慮,而是相當滋潤。”他強調,愛仕達和蘇泊爾走的是兩條不同的戰略道路,而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更多在于長期的發展潛力。
愛仕達雖然在營收和規模上相對落后,但凈利潤近年來一直保持穩定增長,根據財報,從2013年到2016年,增速最低都超過20%,最高時曾接近90%,預計2017年這一數字最高也能達到30%。在利潤增速方面,近幾年幾乎都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這可能也是陳合林不焦慮的原因之一,不過更重要的是,愛仕達的雙戰略將有可能謀取更廣闊的未來。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調研報告,預計到2020年,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將增至4608億元,2015-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12.94%。愛仕達2015年開始在小家電市場發力,通過開拓電商等新興銷售渠道,每年都獲得超過市場均值的銷售增長。中金公司此前發布的研報也表示,愛仕達小家電毛利率穩步提升,未來有望對收入和利潤率做出貢獻。
而在愛仕達重金押注的智能制造領域,除了有國家戰略推動,市場本身潛力巨大。近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應用市場。某私募基金管理人潘劍虹對無冕財經表示,預計到2019年,中國智能機器人市場的產業規模將達到約1400億元。
以錢江機器人為切入點,在智能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迅速布局,但面對數百家機器人制造商的競爭,愛仕達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前景到底如何?
潘劍虹認為,錢江機器人有愛仕達、吉利汽車、錢江摩托三大本身就有業務需求的股東支撐,又擁有機器人本體、控制器及減速器等核心技術,再加上在應用集成方面的布局,未來的發展不可小視。
而在陳合林看來,有國家政策支持,有自主的技術支撐,愛仕達在機器人領域潛力巨大,信心滿滿。
面對上千億的市場,強勁的增長趨勢,陳合林又恢復一貫的低調:“我們要做的是未來有價值的公司,真正的百年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