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冷鏈產業的井噴發展,預制菜將進入千家萬戶
" 在外面吃飯,如果有兩家口味差不多的餐飲店,我會選擇上菜快的那一家 "。從事金融行業的張先生向記者表達了他外出就餐選擇餐廳的原因。越來越多的酒店和餐廳采用做工精良的預制菜,一桌豐盛的菜肴,只需要十來分鐘就可以上桌,這樣的速度是否令人驚嘆?而這背后,離不開整個冷鏈行業的蓬勃發展。
" 便捷安全、口味更好 " 冷鏈有效降低餐飲業經營成本
2 月 5 日,記者探訪了長沙河西金星中路的一家連鎖餐廳,這家餐廳面積約八九十平米,除了端菜的服務員,廚房面積并不大,廚房里面的人員也不多。這家餐廳的曹老板告訴記者,之所以員工少還上菜快,是因為在廚房里只需將已經做好的 " 預制菜 " 簡單加熱便可端上桌。
曹老板從事經營餐飲服務行業多年,他坦言:" 預制食品在快餐行業已經很普遍,像漢堡之類的快餐,均由食品工廠批量生產加工,數量與口感都得到保證。而隨著冷鏈物流發展,酒店預制菜及相關的食品工廠也快速發展。目前僅湖南就有 200 多家預制菜工廠,這正是梅菜扣肉、口味蝦等湘菜美食迅速覆蓋全國的重要推手。"
長沙一家大型預制菜加工公司的負責人表示:" 預制菜是由大廚通過食品工業手法對各類菜品原料進行專業分析、研發口味,通過中央廚房標準化集中加工生產,采用 -18 ℃急凍技術保存,保障菜品的新鮮度和原味,包裝出廠后進入市場。" 他強調,預制菜全程須通過冷鏈物流進行配送,方可保障食品安全、鎖定美味。
預制菜的風行,既保證菜品口味穩定,保持菜品翻新迭代,又不會因為主廚離職帶來的菜品口味變化,導致餐廳客源流失、影響經營,同時更能精簡后廚人工和成本,提高餐廳的經營盈利。而這背后,正是冷鏈發揮的積極作用。" 以前廚房的采購、加工環節多,人手總是不夠用,廚師要離職頭都大了。現在采用預制菜就少了很多煩惱,人手精簡,成本也降了 15%~20%,同時出菜快,口感穩定,甚至可以獨家定制,客戶滿意度不斷提高,餐廳生意也越來越好。" 曹老板介紹,在一些冷鏈發達的國家,預制菜已有多年發展歷史。在日本、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有 90% 的消費者享用預制菜。
業內人士認為,餐飲業數萬億規模基數,國家對農產品、冷鏈行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將釋放出巨大的冷鏈物流需求,冷鏈物流增量空間將進一步深化。
" 千億藍海 " 冷鏈行業為何持續保持井噴發展?
在長沙云冷 1 號冷鏈產業園總經理鐘賢柏看來,2017 年湖南省 GDP 總量 34590 億元,增長 8%,按三成食品消費比例,省內就有超千億的市場份額,其中光餐飲業營業額就超 300 億元,冷鏈食品未來發展空間巨大。而省內市場除紅星老市場以外均零散分布,配套物流大部分屬于自發形成,在沒有規范專業的管理、統一整合運營之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僅以長沙為例,統計顯示,2016 年長沙市城鎮人口 580.97 萬人,比上年凈增 28.19 萬人,城鎮化率為 75.99%。城鎮人口激增帶來的飲食升級需求(肉類生鮮等易腐食品占比高)和人口集中造成的供給需求,推動著冷鏈物流、倉儲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建設。
其次,房租和人工均導致餐飲行業成本急劇增長。伴隨冷鏈標準化,食品逐漸集中化、工業化,中央廚房、酒店預制菜、快餐生產鏈逐步完善,餐飲廚房從 " 采購原料—食材加工—烹調 " 進化為 " 加熱 + 簡單加工 " 的新模式,大大降低餐飲人工成本,成為餐飲業發展的大趨勢。
第三,冷鏈是能抗電商沖擊的實體產業,因為低溫冷鏈物流的特殊要求,導致物流成本過高,形成行業入門壁壘,冷鏈農產品單價低,存在物流成本高、損耗高、綜合運營成本高等客觀因素,電商的滲透率不到 1%。加上跨國商貿的發展和各國飲食文化的不同,冷鏈食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比如鴨舌、雞雜、肥腸等食品," 老外受不了,國人超愛吃 ",丹麥的生蠔泛濫成災,轉運到國內卻是暢銷食材(生蠔國內年消費 167 億元)等等。
" 很多好的預制菜品、冷鏈食品僅僅在行業內流通,消費者可能沒有直接接觸、不了解,隨著世界美食通過冷鏈、通過電商、通過云冷 1 號走進千家萬戶,大家會發現無論是外出就餐還是在家烹飪,享受美食都會更加方便。" 云冷 1 號冷鏈產業園總經理鐘賢柏說," 在這個 80 后、90 后為消費生力軍,揮別傳統油煙廚房做飯的懶人經濟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大廚。"
相關鏈接
云冷 1 號打造全國冷鏈領先經營服務平臺

云冷 1 號項目將打造全國冷鏈領先經營服務平臺及中部區域冷鏈產品流通樞紐,助推省市食品安全和菜籃子工程建設,并打通批零全渠道、覆蓋業態全品類,為商戶提供一站式領先經營配套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為質優價惠的冷鏈食品,配合拉動湖南餐飲消費的新一輪升級。目前,云冷 1 號 300 席冷鏈產權旺鋪意向定制火熱進行中,干貨調味料、凍品、水產生鮮等全業態同步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