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shí)間:2018/2/8 14:24:30 來源:中國文化報(bào)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wǎng)

民國時(shí)期紫檀纏枝蓮紋香幾(一對)
中國文化,通過家具表現(xiàn)出來的,名為家具文化。中國文化是無形之形,其精神都包含在中國人對家具的選材、制作、陳設(shè)和使用當(dāng)中。物態(tài)層面的家具不成其為文化,是先有文化,然后有家具的承載。因此,家具文化的實(shí)質(zhì)就是傳統(tǒng)文化,與其他任何一種傳統(tǒng)文化都無差別。
香道為一支傳統(tǒng)文脈
中國文化的體現(xiàn)形式豐富多彩,其中,又有香這樣一支馥郁芬芳的脈流一脈,是為香道。香道與琴棋書畫同源,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香之為用,一可養(yǎng)生,是生存的滋養(yǎng);二可養(yǎng)德,是生活品質(zhì)的良助;三可養(yǎng)性,是生命超越的橋筏。中國人以香為載,修心自省,物外高隱,坐語道德,一派雅人深致。
家具與香,自古至今,已浸入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兩者之間相互交叉的部分,便是香道里的家具。香道家具,有香幾、香案、香桌、香臺(tái)、香盤、香龕、香籠、香架等。
香幾與香案
香幾與香案,都是用來擺放香爐的家具,是香道家具之大端,常見為木制,且也是以紫檀花梨為其中佳品。所不同的是,香幾多是放于庭院、書房和臥室,香案則是用在廳堂、祠堂與寺廟。
香幾之用,在于放置香爐,高者置于庭院、書房,矮者置于床榻之上乃至窗臺(tái)上。焚著香讀書、靜坐、拜月、彈琴、沐浴、聽雨、祈禱……在古人生活中,香幾的用處很大,少了香幾的婀娜一具,生活就不免褪掉許多詩意。
香案,是放置香爐和其他花果供品的長方形條桌,通常是作為祭祀與供養(yǎng)之用。其形制端雅大方,放置香爐焚香,更顯其莊嚴(yán)肅穆的氣質(zhì)。
香臺(tái)、香盒、香盤與熏香冠架
香臺(tái)之稱,顧名思義,就是燒香之臺(tái),用以放置香插或者直接做成香插形狀,其形制通常較小。此外,香臺(tái),也泛指佛殿。香盒又稱為“香盛”,是用來放置香丸、線香、香木片等香品的盒子,材質(zhì)多為木和陶瓷。周嘉胄在《香乘》中說:(香)盛即盒也,其所盛之物與爐等,以不生澀枯燥者皆可,仍不用生銅之器,易腥潰。文震亨《長物志》中論香盒則說:宋剔盒色如珊瑚者為上。古有一劍環(huán)、二花草、三人物之說,又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淺,隨妝露色,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者次之。總之,香盒的制作材料要以沒有異味且能常年保持溫潤者為上。
香盤是香爐以及香插等其他香具的承盤,形制偏平而淺,材質(zhì)多為銅、木等。屠隆《考槃馀事》論香盤:“紫檀、烏木為盤,以玉為心,用以插香。”周嘉胄《香乘》則說:“(香盤)用深中者,以沸湯瀉中,令其蓊郁,然后置爐其上,使香易著物。”此外,香盤除了作為香具的承盤和插香用之外,也可直接用于焚燒印香。
此外,香道家具中還有一種有趣的物件,那就是香薰冠架。冠架是古人用于支撐帽子的架子,又稱帽架,所謂香薰冠架,就是具有香薰功能的冠架。尤其清代官員的帽子,不論冷帽、暖帽,不少都帶有花翎,使用有一定高度的冠架可以避免花翎折損。
因此在清代,冠架成為一種實(shí)用性和普及性都很強(qiáng)的日用家具,其制作的材料也多種多樣,如瓷、漆、琺瑯、牙雕,但還是以木制為主。在冠架的最頂端球狀鏤空的“冠承”部位放置“香粉”,或在其中焚香品,這就是熏香冠架。
香之為道,是視覺與嗅覺的藝術(shù),是靜心自牧的中國哲學(xué),它與茶道相通,與禪修相契,是最中國最東方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香道里的家具,無論香幾香案、香盒香盤乃至香臺(tái)、冠架、香龕、香薰寶格等,自成為一套家具的體系,是中國家具文化里香氣氤氳的一處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