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磊是中國建筑圈頗有名氣的一位建筑師,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北京。他以前設計過美術館,也為別人設計過住宅,不過一直有個愿望——希望能給自己和家人蓋一個房子。
2
他終于在六環外的一個別墅區,找到了一個普通的獨棟別墅,周圍還有些空地,有改造的空間。
3
“我一直想,生活如果能有個院子,就會特別舒服。”他用3年時間,把這棟房子來了個大改造:原來380㎡的室內面積,多了100㎡;原來房子周圍浪費的空地,變出了5個院子!
4
房子原來的結構很簡單:兩個方盒子坐落在基地的中間,周圍形成一片環狀的空地。首先,把一個巨大的空間外罩,將整個基地連同原有建筑全部罩在一起;然后開不同的洞,原來環形的空地分解成5個不同的院子;再沿著外罩形成一條廊道,從地下層,到一層、二層,把各個空間串聯起來。
5
改造后的房子,最大的特點大概就是這5個院子了。每個房間都有對應的院子,不同的院子帶來不同的感受。
6
一層最大的院子剛好原來就有一棵大樹,自然形成了一個樹院。
7
而水院在冬天時,池子會結冰,有種冷峻的美感。
8
還有兩個下沉庭院,在這感受一天中光和影的變化,最好不過了。廊道在不同空間中的交錯,還形成了不同的功能,有的地方像橋,有的地方變成擺放植物的平臺,還有些地方變成了座位。
9
而室內多出來的100多平米,主要由兩個空間改造而來:一是將一層原來的車庫往外移,把那變成了主臥;然后將建筑地下室原留框架的部分掏空,增加了一個畫室空間。
10
從大門進來后,穿過一條小道左轉,就是起居室和下沉茶室。兩個空間相連,面對著樹院,非常開闊、通透,“這也是我們一家人待在一起最多的地方”。
11
全木質的下沉茶室,窩在里頭,特別溫暖,一家人常在這喝茶、下棋。
12
起居室以黑色調為主,沙發、椅子都是黑色。“木頭雖然溫暖,但太多了后容易沉悶,所以我用很多黑色來壓制木頭的顏色,調配下來的調性很舒服。”
13
整個室內有五六種不同的層高,特別是茶室和起居室的連接處,由于地板不同高度的錯位,形成了一塊玻璃材質的隔斷,從這里可以看到地下室,視覺上的變化特別豐富。
14
車庫外移后變成的主臥,直接面對竹院。“早上起來后,電動窗簾自動打開,就會看到一整片飄動的陽光竹林,有時還會看到小鳥在里面,心情都會變得不一樣。”
15
陶磊的妻子吳笛笛是一位藝術家,兩人是美院的大學同學,房子的北側就是吳笛笛的畫室。它連接著兩個院子:竹院和水院。
16
畫室還有個又高又長的大天窗,像一幅長卷,可以看到后面的樹跟天空。“在畫室,給你的感覺就像你跟自然是不分家的,觸手可及。”

17
畫室玻璃材質多,保溫性較差,陶磊便自己設計了個吊爐,冬天柴火暖暖地燒著,特別舒服。
18
“我太太以前是在外面租的房子做畫室,北京有不斷地拆遷,租用的房子經常要換地方,我覺得特別不踏實也不靠譜。”所以房子設計之初,陶磊就想著把自己和太太兩個人的工作室都搬進來。
19
陶磊自己的工作室在地下層,面對著一個下沉的庭院,一方面有更好的采光和通風,地下就是土地,帶來極為安定的氛圍。“我特意把休息座椅擺到了落地窗邊,面對院子坐著,休息、看書,非常舒服。”
20
因為家里人膝蓋都不太好,要盡量少爬樓梯,陶磊便把原來的樓梯拆了,裝了室內電梯。電梯旁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垂直貫通三個樓層的空間,這里照射進來的自然光,變化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