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主義,一個不新不舊的名詞。
二十世紀中期最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的一句名言:“少即多(Less is more)”,可以說是極簡主義的中心思想。
極簡主義(Minimalist Art)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是西方現代藝術重要的傾向和流派之一。

在物欲橫流的是時代里,人們需要追求的東西太多,生活不斷變得繁雜。



對于極簡,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不是家里只留一件家具就是極簡,不是把家里的東西都丟掉就是極簡。
剔除沒必要的,留下內心所需,便是極簡。


極簡,來自于生活態度。
拋棄無用細節的極簡之家,大量留白,少量陳設,降低物質帶來的束縛之感,是極簡設計給人的直觀印象。



元素的減少,并不意味著設計變得更簡單。
極簡主義是一個思維工具,倡導人們將注意力從人們渴望的事物上轉移到正在擁有的事物上,轉移到自己和周圍人身上。




返璞歸真是一種極致的生活美學。看不到多余的元素或修飾,刪繁就簡,去偽存真,極簡才是最直接有力的空間表達。




極簡主義設計風格與其他的設計風格不同,特別之處在于返璞歸真的整體風格,這種風格與當今社會的綠色環保理念相吻合。



越是簡單的色彩,越能貼合人的內心。
極簡主義風格的家居也有冷色系和暖色系之分。

與黑白灰交織在一起,可以打造出現世安穩的感覺。




與溫馨的暖調相融合,又可以帶來歲月靜好的溫情體驗。




擁擠的城市空間帶來的是極簡主義的盛行,除了個人生活方式上需要去繁從簡。
在有限的生活空間里,設計師同樣需要踐行極簡的設計語言,用簡約的線條和不缺失的功能性給予空間質感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