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新潔具發明人王振初“科技興國”情結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2018年5月28日,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對于發明創造,對于科技強國,山東省軍區原副司令員王振初有著深刻的體會和實踐探索歷程。他從上學積下科技興國情結,后因家貧投筆從戎,“情結”未變。平時積累知識和“想法”,有參與科研項目擊敗日美同類項目的經歷。
王振初從工作崗位離職后,經過梳理“想法”,決定十年完成兩個世界性難題。得知聯合國號召廁所改革,就作為課題、并命名為“廁所革命”進行論證可行,經16年攻關,戰勝西方科技,研制成功三個原創新潔具,可使城鄉廁所發生根本改變。
王振初通過公開信息,發現兩個頗為值得探討的論題——“中國幾百年沒有原創產品”和“只有維護自由才能發展”。他認為,前者看到差距,知恥而后勇,激勵“趕超”;后者是“偽命題”,極其有害。
一、從原理上解讀自由的相對性。自由,政治哲學指人類可以自我支配行動,并為自身行為負責。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離開社會不能生存,任何社會的個體自由必受社會制約。啟蒙運動“巨人” 康德說,“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圍之內”。牛頓誕生于農家。從小無父被欺負,中學家貧停學務農,大學當“減費生”侍候富家子弟,他搞出科研成果前是沒有自由,他靠熱愛自然、命有天賦、不斷沉思,艱苦奮斗,成為最偉大科學家。自由是資產階級的斗爭策略,千萬不要上當。
二、從資本主義思想發展史分析。歐洲奴隸制社會的殘酷統治,古希臘提倡人文主義改革,帶來科技經濟繁榮;封建社會的等級、宗教、愚昧統治,新興資產階級肯定人有自由和平等權利,反宗教反封建,開創科技探索世界新風氣,積累了資本和實力,打著 “自由、民主、博愛”旗號,得到工農支持,革命成功。掌權后,私欲膨脹,對工農壓榨和剝削,生活奢靡,加劇社會矛盾,自由就變成本階級的“護身符”。因科技利高,頒布“專利法”,以利益驅動,引領世界自然科學大發展。發展到帝國主義,追逐利益最大化,自由成了貪婪的“遮羞布”。固有矛盾加劇,危機四起。如美國爆發大蕭條,在帝國要滅亡時,羅斯福整治“貪得無厭的錢商”,挽救了帝國主義。成為世界霸主后,連自由平等的“遮羞布”都不要了,公然提出“美國優先”。其戰略有三:①以發展軍事科技為中心,高福利吸引人才,確保領先世界20年,鞏固統治;②武力強權掠奪資源,誰阻擋就涂炭誰,美國建國242年已發動229次侵略戰爭。③堅決消滅社會主義。朝鮮、越南戰爭失敗,就用自由化滲透顛覆,蘇聯和東歐垮臺就是例證。所以,西方科技先進,是靠資產階級的國家意志、利益驅動實現的。
三、中國幾百年無世界原創產品原因探究。我國春秋時期和古希臘人文改革同時代。周室衰敗,社會動亂,諸子百家為建立“大一統”封建王朝,多派爭鳴,形成以儒家為本、道家為手段、法家為補充的思想體系,封建統治延至清朝滅亡。之前,我國古代未經過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倡導個性解放,反對神學的文化運動;近代沒有經過“文藝復興”、“啟蒙教育”—— 主權屬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來就有的權力,反神權反封建新文化運動;更沒有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歷。經歷的是封建禮教的禁錮和愚昧,百年殖民蹂躪“奴化”的崇洋媚外,是科技落后主要原因。有幸的是,人類最先進的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毛澤東領導中共搬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是一次全面解放。面對“一窮二白”,加強科教,科技和經濟快速發展。在同自由化對決中,鄧小平領導堅持“四項原則”,引進市場經濟,吸收先進科技趕超,創造發展奇跡。國家正處于新技術革命時代,要丟掉無原創歷史包袱,根除阻礙科技發展的頑疾;克服重文輕理陋俗,加強理論研究;改革體制制度,加大激勵機制,必將出現井噴式大爆發,多出成果轉化快,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創新時代科技發展新局面。
21世紀科技快速發展,必是東西方生死大對決。科技對于國家是“進則生、不進則亡”。我國的短板是沒有原創。文革“四人幫”迫害科教,打入“臭老九”,傷害很大。鄧小平把科技升到第一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40年還沒有原創,說明我國科技的體制和管理有巨大的潛能和動力還沒有挖掘出來。
王振初根據自己遇到問題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在理論上確立國家意志和管理起決定作用地位。我國的國家意志,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社會大多數國民的訴求及國際環境,經過頂層治國精英們論證,形成前瞻性的國體,體現著人民當家作主意志的制度,具有無上權利的權威性和強制性,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和未來。根據我國建成世界科技“發展中心”的意志,最重要的是在理論上把“科技生產力”相對獨立、支撐要素、相互關系搞準確。我建議,由創新主體、設施、資本、管理四要素組成。創新主體以專業科研人員為主力,“創客”為補充的生力軍;設施是指科研者大腦思維設計的新產品必須經過試驗場設備檢驗—修改—再檢驗往復多次才能完成,設施的完備程度決定成果的檔次和進度;資本是為了發揮市場經濟資源配置優勢,資本總是流向先進技術的本性,保障科研的資金支持;管理進入要素的理由:①任何社會的生產力都是國家管理的社會生產力;②中國已實現公有制為主的經濟基礎,對私有企業職工,同國企一樣設置最低工資標準、公積金、公益金、勞動保險制度,消滅了階級壓迫和剝削。這樣,把生產關系分配的公正,經濟基礎市場競爭的公平,上層建筑權利對資本要素貪腐的管控及宣傳教育的促進,通過政府科技部們制定方針、法規、規劃實施管理,決定國家科技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其次,國家頒布《新時代科技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包括:①反對迷信,解放思想,崇尚科技,尊重科研,發展科技的國家意志和指導思想;②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注重轉化,引領發展”的工作方針;③建立結構合理、運行順暢、高效的創新體系;④布置以資源可持續、生態環境改善為方向,以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產業為手段,以成果和轉化為中心的重點工作。
再次,制定頒布獨立的、符合多勞多得原則、以成果價值貢獻率為依據的《國家科技人員收入和福利待遇標準》,加大利益激勵機制力度,根除“大鍋飯”利益分配不公帶來的養懶有理和養閑生事的頑疾,激勵國內的,吸引國外的,把中國建成世界的“科技發展中心”。
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創客”的發明創造。
鄭南寧院士說,“英國經濟和美國經濟在不同歷史時空的騰飛,都源于草根階層的創新”。 西方“創客”能成為國家創新主力,而我國藐視不支持,甚至打壓,是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初振把科研實踐過程總結為——“發明是以愛好+愛心+使命為動力,激發好奇心+觀察力+想象力產生靈感,運用本人的學識+知識+見識+膽識的聯想、思辯,篩選出創意,經過設計、實驗、優化完成的。
在他看來,能原創三個換代新潔具,主要體會:一是敢為人先。“趕超”是拄著別人的拐棍走捷徑,永遠排后,受制于人;“跨越”是自己奮斗做大,用新原理和新技術實現了高效能的換代產品,才能引領世界;二是唯物辯證法是“訣竅”。它是自然科學發展起來的最先進方法,思維悟出的靈感可靠,選出的創意可行;三是自己當做國家使命動力大,艱苦用心做,才能堅持到底。
其推廣意義:打破我國幾百年無原創用品魔咒,為國爭光;根除人類害病的人體下身、衛生間、農村廁所三個“污染源”,是世界衛生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節水85%、90%、100%,符合缺水國情;建立農村新生態,農民生存環境發生根本改變;推動國家雙向改革,完成“健康中國”重點任務,引領世界“廁所革命”。
王振初經常發問:我有何德何能改變一個行業?其它人會更行。
在王振初看來,科技是探求無知、充滿不確定性的一項特殊事業,中國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執政能力的公務員隊伍,加強管理。重點有四:
一是選好人。在市場經濟復雜條件下,需要具備“科學+藝術”雙重綜合性人才。科學,指能堅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財盡其效原則性;藝術,指有天賦地應對復雜情況的靈活性。要提高門檻,嚴格篩選德才兼備、有天賦的特殊人才。
二是管好人。通過專業檢查,根除30年貪腐遺留的“潛規則”、“灰色區”、“微貪腐”,建立新職業道德規范,解決動能不足問題。到世紀中,至少有幾十個國際領先原創產品、幾個世界基礎理論“巨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是協助國家管控好資本。科研沒有資金寸步難行。市場經濟的資本和技術都參與利潤分配。前些年,國家投資有限,資本貪欲是本性,銀行高利率貸款,專利抵押不辦理,民間高利貸和“騙子”公司叢生不衰,有的公司幾年投資回報率達到幾十倍而暴富,實質是盤剝了科研成果價值實現的。我5年可完成的項目,讓資金拖成16年。建議組建專業的科研基金和風投公司。
四是改革體制,保護支持推廣原創“國際領先”新產品。要點有三:①保護原創換代產品。對于不支持,利益相關舊勢力的詆毀、打壓、封殺,甚至內外勾結倒賣給外國,國家應該整治打擊。②對于“國際領先”原創新產品,納入國家管理。希望把他的“山東振潔環保科技公司”,作為中科院編外科研所,實行股份制,三個新產品為雙方共有,列入科技促進發展局管理。提高公司和新產品的公信力,率先完成國家《健康中國》戰略重點任務的“廁所革命”。③最重要的,有中科院技術優勢的支持,不斷推出新產品,走名牌之路,確保長期世界領先,引領世界“廁所革命”,得到國際認可,成為我國原創產品的試點。
受“科技興國”情結的激勵,王振初用三個月回顧了世界及中國科技發展歷程,結合自身16年實踐遇到阻礙發展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其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了國家進一步理順科技發展體制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新時代科技強國良好氛圍。(附山東振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廁所革命”三個換代新潔具簡介及產業化要點)
附:
“廁所革命”三個換代新潔具簡介及產業化要點
山東振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響應聯合國搞好廁所號召,參入國際廁所科研,按照“廁所革命”是改朝換代理念,經過十幾年攻關,發明了三個原創換代新潔具,戰勝了西方科技,可實現改變城鄉廁所功能。
一、新產品簡介。
潔身寶。用于便后清潔下身。廢除日本馬桶蓋式潔身器的原理技術,針對糞便粘結力強、下身皺褶和痔瘡死角多、部位嬌嫩敏感、個體差異大四個世界清理難題,自創“三力合一”新原理,在仿生學和人機學的啟發下,采用機電和微電子控制技術,發明了“人機合一”、手持流水擦拭的潔身寶,出現“蝶變”效果:個人手持帶流水和擦頭的手柄,由大腦指揮擦拭自己有感覺的下身,可準確、輕松、10秒徹底清除干凈,根除“下身污染源”防病,并節省手紙,同盆洗比較節水90%。國家鑒定“國際領先”,顛覆性跨越了日本和歐美產品,原創了換代新潔身器。
節水馬桶。現城市抽水馬桶是英國240年前發明的,被世界評為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十大發明之一。隨著時代發展,主要存在長期未知的“家庭污染源”染病;高耗水、高污染,每年耗水40噸,占飲用水44%,制約城鎮化發展;極易堵塞,如廁麻煩。廢除它虹吸原理和S型通道、水箱結構,采用“垂直排放”新原理和適當技術,攻克了“用水少,必然堵”世界性難關,顛覆性跨越了英國馬桶,原創了新馬桶,國家鑒定“國際先進”,實現了高效能。創新點和優勢:
一是新原理根除了隱藏200多年“家庭空氣污染源”,有益健康;
二是新原理,每次耗水降到0.9升,減少了85%的無效供水;
三是新技術達到永不堵塞,結束衛生間最煩心的皮搋子歷史;
四是新技術使沖水流速提高9.6倍,沖刷的更干凈衛生;
五是新技術根除了下水道堵塞,從馬桶上泛污水災難性污染。

無水馬桶及生態系統。農村廁所無潔具,為保證農村廁改,經論證,根除廁所導致80%疾病的“污染源”,糾正排斥人糞尿、超用化肥、耕地退化、糧果降質的傾向,徹底改善環境和勞動條件,防止再走的老路,研制新生態系統。系統包括四部分。
一是無水馬桶。原創“直落式”原理及適用技術。創新優勢:①廁所整潔干爽,無臭味,無蒼蠅,不結冰;②不用水沖洗,100%節水,O排放;③使用簡便順暢可靠,坐姿舒服。
二是轉接分化器,創新點:①方便萬向安裝;②確保運行順暢。
三是兩格化糞池。優勢:①根除最大“污染源”,減少農村80%疾病;②減少臭味80%,消除惡臭環境;③每戶年集相當210斤化肥的純人糞尿,少用化肥,回復耕地和糧果品質,支持綠色農業。
四是用工業化支持農村新生態建設。①該系統全塑料生產,效率高、不滲漏、壽命長、工期短;②新建以純人糞尿為原料有機肥廠。公家到農戶抽取集中,工廠生產出顆粒狀有機肥,便于使用,變害為寶,防止亂排污染,體現國家公共服務到農家。
經國家查新,屬世界原創產品。經兩省試點,極受農民歡迎。
二、推廣的意義。
1、在國際廁所科研中突破我國五百年無原創用品,為國爭光。
2、首次根除人類下身、城市衛生間、農村廁所三個“污染源”,有益健康。是世界衛生重大科研成果,對人類發展影響重大深遠。
3、分別節水85%、90%、100%。經論證:全國城市換馬桶,現供水不變,可滿足人口增到13.2億人,市民受惠獲得感顯著。
4、農民如廁達到城市水平,生存環境發生劃時代改變。
5、落實《健康中國》的“廁所革命”任務,促進供給側改革,增加新動能,供銷兩旺,增加出口,拓展成新潔具的大行業。
三、產業化規劃要點。“廁所革命”是政府工程,五年完成計算:
1、城市換馬桶。年需3500萬臺,供給側調整16家企業完成。
2、農村改廁,年需3000萬臺,供給側調整14家企業完成。
3、潔身寶,由市場選擇決定規模。
4、經營模式,我方將生產銷售權許可給企業,并給技術支持。
5、利益分配。我方收取一次性“入門費”,按銷售額比例提成。
6、用20%股權融資2億元同風投公司合作,健全公司職能,確保長期世界先進,品牌發展,做大做強,引領世界“廁所革命”。